2011年,随着《钢铁年代》爆红,“工人戏”这一概念被国内媒体多次提及。为何一开年,电视荧屏就广泛被工人占领?其实早在2010年底,由李幼斌和史兰芽主演的《爱在苍茫大地》,就曾掀起了一股“工人戏”热潮,只是如今这股热潮已刮向全国。据记者了解,除在几大卫视热播的《钢铁年代》外,本月14日还是李幼斌主演的《师傅》将登陆沈阳电视台新闻频道,工人戏真的这么有观众缘吗,以至于李幼斌一人就挑起了两部“工人戏”的大梁?为此,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与工人有关的大人物。
背景:
不是不拍而是没投资
说法人物:编剧高满堂
谈起现如今的“工人戏”热,高满堂颇有些无奈:“这就跟观众需要培养一样,投资商同样需要培养。”
虽然由他担任编剧的《大工匠》,2007年播出期间的平均收视高达8个点,可就是这么一部高收视率的作品,在投拍之初也经历了“三上三下”。“《大工匠》当年投拍时并不被电视台和投资方看好,刚开始有投资方说好拍了,后来又不敢投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剧本也修改了多次,经历了三次这样的上上下下才拍成。”但拍成归拍成,高满堂始终认为,这部戏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样子不那么过瘾,好多想法他都没伸展开,也留下不少遗憾。无疑这也促成了他写《钢铁年代》,高满堂说,就是想弥补《大工匠》的遗憾。至于在古装剧、高知剧、年代戏大热的今天,缘何偏爱工人戏,高满堂的想法倒挺独特,“第一,很少有人去写这种题材;第二,我打心底里喜欢那个年代工人老大哥的朴素和激情,共和国不能忘记他们,这一笔一定要留下。”
原因:
小人物更接地气
说法人物:导演齐星
自2001年的电影金鸡奖中以《押解的故事》获得了导演处女作奖后,近10年的影视工作中,齐星的视角始终放在小人物身上,不久前播出的《爱在苍茫大地》以及即将播出的《师傅》就是出自他手的作品。昨日,与记者谈起《师傅》,齐星的感慨不亚于高满堂,因为他早在10年前就想要将其搬上荧屏,剧本也是几易其稿,中间因为投资的问题,直到去年才正式拍摄。齐星心里明白,与现代剧相比,工人戏的植入广告空间几乎为零;与古装戏相比,工人戏又太贴近生活容易让人找出破绽,但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更接地气,只要老百姓爱看的戏就是好戏。“况且还有李幼斌这个金字招牌呢!”在齐星看来,重年代,并不一定就是喊着口号,每个角色都把时代特点挂在嘴边的戏。之前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的年代戏被一些简单的符号所固化,提及年代戏,就会和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表达的是角色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却很少描述生活原生态。在之前播放的《金婚风雨情》中,就有过观众说弱化历史事件。而在实际中,历史事件再波澜壮阔,普通人也都有着生活的常态。“大时代,更应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我们这部剧的戏剧冲突就是因李幼斌扮演的师傅老铁而起,以及他与三个徒弟间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
根源:
就想为主旋律正名
说法人物:李幼斌
在长达2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李幼斌演过黑帮老大、医生、军人、官员、两弹元勋、警察、商界巨子等大量角色,但观众最认可的还是《闯关东》里的朱开山和《亮剑》里的李云龙。李幼斌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不会设计自己去接一个怎样的角色。这两个角色并不是我刻意去找的,只是在特殊的历史中,我们承担了特殊的责任而已,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作品,好看而且有民族精神。”
李幼斌曾说过,他不太适合演言情剧,他更偏爱有严肃结尾,并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是他骨子里的英雄情结,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演艺生涯似乎也被定型。李幼斌说:“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有英雄情结,雷锋、黄继光、邱少云对我影响很大。演这类角色,我不怕别人说被定型。”他认真地说,“我一直觉得应该拍一些有利于这个国家、有利于这个民族的作品,而不是去拍一些投机取巧的作品。美国人经常在影视剧中弘扬自己国家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在影视剧中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呢?主旋律的提法是被有些人误读了,戏好看就行。所以我希望在《师傅》播出之后,我的称呼不再是李幼斌而是师傅。”
来源:北国网-时代商报 实习编辑:金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