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好莱坞为吸金巴结内地市场 更多电影到中国拍摄
导语:近日英国销售量最高的电影杂志《帝国》推出了系列文章,对电影行业的未来做出了各种预测。其中一篇预测直指中国市场:所有的电影都到中国拍。以实例与数据展现了中国电影市场对国际大片的吸引力。原文如下:
迈克尔·贝导演在中国香港拍摄《变形金刚4:绝迹逢生》
再喋喋不休地描述中国及其票房的崛起已经过时了——但这并非在否认这个事实。20年前,好莱坞在中国一筹莫展,当时只有少数外国影片才获许进入中国影院。盗版光碟证明了要进军中国市场并非无路可寻,但这对制片厂来说就另当别论。短短几年,一切都变了。1997年,《泰坦尼克号》点亮了中国票房,引得好莱坞瞩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制片厂已在中国上海等地设立工作基地,许多大片的剧情重新编排,仅仅为了让中国元素能在电影中闪现。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由中影集团掌管,而其逐渐对“前帝国主义”娱乐产品的进口放宽政策不禁又让国外看到了中国这个强大的票房市场。2012年,中国官方做出决定,中国每年允许引进的外国影片由20部增加到34部,条件是另外的14部影片必须以3D或IMAX格式放映。尽管有此限制,但这仍是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大的跨越。而且,据《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Post),这个数字还可能在近期增加至44。
今年到目前为止,有10部外国影片曾占据了中国票房榜首,而中国本土影片只有8部。就算这个差距并不是很大,但一旦对外国影片进入中国的监管有所放宽,好莱坞制片厂就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至关重要的是,国内大量影院在昼夜间拔地而起(据《金融时报》称,每天平均新增10-13个影院)。正如制片人琳达·奥布斯特(Lynda Obst)在她的新书《好莱坞不眠夜》(Sleepless in Hollywood)中所写到的那样,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影市场,并且有望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2012年中国有11000家电影院,到2015年这个数字有望增至16000。新增的大部分影院都是3D或者IMAX影院,专为我们的大片而建。”
即使感官再差的制片人也能分辨出电影圈儿的风向;数据自己会说话。这种电影界的动向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前期规划。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系列大片就很顺理成章地为我们的美国英雄们来到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借口。《007之大破天幕杀机》、《蝙蝠侠:黑暗骑士》以及《碟中谍3》就是其中三部,结果最终票房大卖。如今再看到像《变形金刚4:绝迹逢生》这样的大片为了取悦中国观众而邀请中国演员参演并在香港取景就不觉得是什么稀奇事了。就迈克尔·贝(Michael Bay)导演看似无穷无尽的变形金刚系列来看,至少这种策略得到了回报,毕竟《变形金刚4》坐上了中国票房史上的冠军宝座。在变形金刚系列中,《变4》是迄今为止美国票房最惨淡的影片,美国国内总票房整整比《变3》差了1亿美元(至笔者写稿为止,美国变4总票房为2.447亿美元,而《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为3.53亿美元),但在中国,《变4》的票房却高达3.06亿美元。多亏了中国人民对其票房的巨大贡献,迈克尔·贝导演的这部影片才有幸成为本年度目前为止唯一票房过十亿美元的影片,整整比票房第二《沉睡魔咒》(Maleficent)多了2.5亿美元,也成为2014年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影片(《银河护卫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是本年度目前美国国内票房最高的影片,即将在中国上映)。
然而外国影片开始植入中国场景并不是唯一的变化。2006年,《碟中谍3》就开辟了一条相对新颖独创的道路:采取美中跨国制作的方式。尽管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宝拉·华格纳(Paula Wagner)的名头——克鲁斯-华格纳制片——才是这部影片背后的主要推手,中影集团及其分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则在幕后插了一脚。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推荐
- [热点] 詹妮弗劳伦斯陷好莱坞艳照门 疑手机被黑
- [明星] 美国名嘴里弗斯病危 仅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 [明星] 朱莉婚后一身黑衣首现身 无名指秀钻戒
- [电影] 《亲爱的》威尼斯首映受好评 感动威尼斯
- [争论] 韩寒看过被痛批文章 片方:这事挺滑稽
- [新片] 苏有朋否认奶茶妹妹演《左耳》 已...
- [秀爱] 贝克汉姆夫妇结婚15年 贝嫂收夫...
- [明星] 碧昂斯演唱会粉丝自拍 米歇尔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