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暖男即是君子

来源:中国网
2014-10-09 13:40:51

《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访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张立红近些日子,在中国特别火爆的韩国演员金秀贤、李敏镐,大家除了喜欢他们还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封号“暖男&rd

《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访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张立红

《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暖男即是君子

近些日子,在中国特别火爆的韩国演员金秀贤、李敏镐,大家除了喜欢他们还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封号“暖男”。“暖男”又是什么?应该就是像煦日阳光那样,能给人温暖感觉的男子。他们通常细致体贴、能顾家、会做饭,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理解和体恤别人的情感,打扮舒适得体。但是“暖男”似乎又是个有争议的名词,它体现不出男人该有的阳刚魄力,宽广的胸怀。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男人的正牌代名词,我们古人早就已经给了他们名字--君子。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就是“君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法一一表述。最人性亲切的表达就是--君子之道。北美崔哥感慨涌向世界各地购买奢侈品的中国游客,有很多让人汗颜的无奈。试想,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承继自己的文化根基,到世界各地去展示我们的君子之道。那中国人的全球口碑将是何等的可敬!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有更神奇的文化,就是与“君子”相对的“君子女”,“君子女”就是会女书的女子自称。“君子女”最后一个学术传人刚刚离世,但是,她的精神和文字却一定会被现代优秀中国女子继承。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

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今天我们谈家风,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重视家风和家规的教育。所谓的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和家规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而久远的。2000年,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写下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文章回顾了她和丈夫风雨相伴的55年,她叙述中的习仲勋,是一个好丈夫,更是一个细腻的父亲。齐心回忆,习仲勋同志特别重视从严教子,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布鞋,在他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成了家风。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可以说,一个谦谦君子背后,是一个家族博大和煦的家风。

某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全国包括海外随机采访,上至八十岁的梅兰芳大师的儿子梅葆玖,下至郑州一家幼儿园的儿童,问的问题就是:你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有吃亏是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等。从这些回答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焕发出勃勃的春意,而且已经开始在下一代的小伙伴中生根萌发。

《人生九级浪》的作者,著名的共和国演讲家、演讲艺术界泰斗李燕杰在《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一书中说:“我和民间草根学者、作家冯承平虽然相识不久,彼此却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承平身上有一股学者的巧劲和农民的质朴,我们常在一起说话聊天,常常忧虑这个时代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在降低,家庭生活不稳固,幸福感不强。飞速发展的社会拉动了经济,却拉断了家风的传承。我们希望能够在家族传承中找寻到更符合时代的家风,即使做不到复原精华全貌,也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于那些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的认同。”

幼年的私塾教育,李燕杰饱读了中华传统的经典书籍,特别是三玄两经:《易经》、《道德经》、《南华经》、《山海经》、《黄帝内经》等,为后来的学术生涯打下了非常厚实的国学基础。李燕杰从小一直以大师为师,如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文怀沙、南怀瑾。凡此种种都注定了李燕杰一生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在那个“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时代,在面对无数诱惑的时候,放弃数不清的升官发财的机会,李燕杰老师甘心于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他说:“因为我知道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我要一辈子做一个灵魂工程师,并且在晚年尽最大能力帮助有使命感的青年人。”

《堂堂正正一辈子》的作者冯承平在书中也感慨道:“人的一辈子说长也长,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人生阶段,苦辣酸甜皆有;说短也短,时光飞逝,转瞬间青丝变白发。或长或短的人生,要如何过得有意义,小则利己,大则利人,更大者利于国家和社会,这才是人生最关键的抉择。”

《文化苦旅》的作者余秋雨曾说: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的作者史青星也在这本书中提到:“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绅士风范之于英国,武士道之于日本。优秀传统文化培植出来的君子之光跨越千年,成为中华民族人格伫立世界之林的标志。”

面对今天的中国,《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这本励志新书的作者李燕杰和冯承平先生,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浓厚的家国情怀,诗礼传家、耕读文化、精忠报国等用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让传承下来的家风家教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当中。《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刚刚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就已经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感到现在的时代太需要家风传承和君子之道,因为这些浓缩了中华民族在辉煌发展史中凝聚的价值取向。《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问世后各个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访谈,文化界名人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从励志类图书的角度得到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喜爱。我们特别专访了《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一书的编辑张立红,为读者深度解读这本书出版的幕后及深层意义。通过她了解到了出版者与作者的文化责任和幸福使命。

问:张老师,您规划出版了这本书,您能简单地给大家说说我们书中倡导的“家风”是什么吗?

张立红:“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现在很多人大谈特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文明,孰不知中华文明离我们每个人最近的就是“家训、家规”。文化是传承,那些被人遗忘的家风需要几代人共同接力,父母若持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思想,那子女就会记得“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母若让子女懂得“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的道理,那子孙就会想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较高的操守和品行。

问:张老师,作为这本书的编辑,如果央视的记者正好问到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张立红:说起家风,中国人要说的话太多,古往今来可以引用的经典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君子之道。而决定家庭幸福感的核心人物--母亲,我们的祖先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就是君子女精神。

问: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国学大师汤一介曾得父亲告诫:一个诗书之家,应有其家风。请问张老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张立红:这句话大抵意思是说,养尊处优的子孙后代如果没有先辈的上进心和拼搏精神,家财会逐渐稀释减少,最终会被挤下财富金字塔的顶尖。富贵+知识=诗书;诗书+工作=耕读;耕读+思考=道德。人生有起有落,家族有盛有衰,财富能聚能散,唯有恒久的精神品质才是最可靠的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例如书中提到的“九世同堂”,还有众所周知的无锡钱氏家族,出了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最近出版的新书《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的研讨会上,钱老的学生、导弹研究专家裴景峰教授怀着敬仰之心谈到了刚回国就献身到科研和教育事业里的钱老。他说:“钱老是个谦虚的人,没有架子,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到教室,亲自擦黑板。那时上课没有教材,钱老就是用他脑子里知识讲给大家,胸有成竹。”

家风和资产咋一看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样东西,但真正思虑长远的人会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优秀的家文化才是一个家庭无形但是巨大的资产,是一个家族代代受用不尽的财富。

问:这本书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幸福直通车”系列的一本,面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吗?

张立红:我在计划出版《幸福直通车》丛书之时就开始关注人类心灵的走向,我在思索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取得了大发展,而人们的心灵还是一颗干瘪的小幼苗。后来我慢慢意识到是文化层面出现了问题,幸福是心灵的感受,家是一切心灵孕育的起点,因为缺少家文化的滋养,所以人们不幸福。幸福问题的解决归根溯源还是要从家庭开始着手。家文化研究者姚鸿昌在他的著作《幸福的起点》中说:“不平凡的人最大的福报在于修行,平凡的人最大的福报在于家庭!”

希望《幸福直通车》系列这本新书《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的出版能让传统优秀的家风和现代切合实际的家风相结合,并帮助人们建立家庭体系文化,和亲人们一起成长,成为世上最幸福快乐的人。

问:张老师,您能介绍一下几位作者的情况吗?

张立红:这几位作者可以说都跟我有着很深的渊源。我跟李老师认识近十年了,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的生命历经沧桑,也充满无数传奇,他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还身患癌症,可是他每天的时间都安排非常紧凑,有一件事给我印象非常深,有一位先生想要给他录个像,打电话约时间,李老师立马让他下午就过来。李老师接待完5波客人之后,刚好有时间见他。后来我问李老师,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您都如此高龄,又身患重病……他说自己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有什么事情一定尽早做,能上午做就不下午做。为什么李老师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他说小时候姑姑、妈妈、奶奶做家务事非常利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做事风格;小时候他喜爱读书,古代圣贤视时间如生命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他。他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时间观死死地印在脑海中了。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家风对人的一生的深刻影响。

冯老师也是一位承载了无数传奇的人物,他热爱社会,热心于文化和公益事业,曾被媒体授予“推助社会正能量人物”称号。他此前的一部作品《堂堂正正一辈子》和本书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讲述了“中国风”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如何以仁者之心与自然界万物相伴、相生,以义者之情与人相交、相助;如何传承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让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

史青星是一位多年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她思维敏感、对社会和人生充满热情,对时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主编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也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励志图书。

问:您对《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一书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有何预期?

张立红:关于传统文化的图书市场上已经很多,但是将信息化时代的特色和传统家风相结合的图书几乎没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传统文化拿来,而是从家庭这个社会的小单元出发,对传统的家风孝义等文化的断层做一个分析和反思,把传统的东西拿出来在现实中检验、辩论,使得这本书避免常见的传统文化读本的缺陷--简单复制和说教,而是注重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化的结合,使之生动有趣,促进思维创新。在内容的社会及时性方面与时俱进,在装帧设计方面也是采用将时尚感和古典气息结合的裸书籍。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本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