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玲(军旅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昆明东站五里多附近民航路的柏油马路上,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个英俊少年在奔跑。奔跑的原因在于他体质孱弱,为了让自己更强壮,更像一个男子汉。无论什么天气,这个身影都不曾停止过。这条柏油马路的终点是一个军用机场,每天有飞机起飞落地,在少年的眼里,一切都十分神秘。
也许命运那双无形的大手,这时已经在指引着这个英俊少年的人生之路,使他的生命最终与飞行联系在一起。
坚持长跑使少年身体强壮起来,后来,空军部队招飞,他居然从几十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校历史上走出去的唯一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在人们的眼里,飞行员是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但是,他们的身上隐藏了太多的秘密,怎么被选上?怎么驾驶战斗机叱咤蓝天?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中国飞行员》,将真实地告诉你这一切。作者叶重辉就是当年那个天天奔跑的少年。在这本非虚构小说里,他用最详实的细节,最接地气的故事,讲述了我们最想知道的关于战斗机飞行员的故事。
励志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打开《中国飞行员》这本书,你会立刻进入“角色”,跟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一同走进了地处冀中平原的空军某飞行学校,和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共和国未来的天之骄子,在这里经受常人难己想象的超强度身体锻炼,刻苦的航空理论知识学习,挥汗如雨的跳伞训练,充满艰辛与欢乐的初教机飞行、高教机飞行,千锤百炼,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学习飞行是一个历险的过程,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学习飞行也是一个与淘汰賽跑的残酷过程,看到最初的150名同学仅有不到30名毕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时,你也许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百炼成钢。
然而,走出航校毕业,并不是飞行学习的终结,而是刚刚进入战斗机飞行员真正的起点。他们随时面临铁与血、生与死的考验。在《中国飞行员》第二部《生死之间》中,作者讲述了很多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飞行事故。作为空中斗士,战斗机飞行员飞行中遇到的危险是经常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在“千均一发”一节中,作者写到“就在长机完全没入自己飞机下方,肖辉收光油门,用力拉住杆不使飞机下降的2秒钟左右。‘忽’一阵飞机遭受强烈气流扰动,产生剧烈晃动的同时,机头正前方一个巨大的飞机身影出现了。韦副大队长的飞机,几乎是从眼前紧贴自己机头正前方的风档下面垂直冒出来了,强烈的喷射发动机产生的尾流把自己的飞机打了一个侧翻,他清楚的看到长机机身上的一个个铆钉及尾喷口冒出的气流和燃烧室中的火焰。随之长机箭一样向目标机射过去。只差1、2米,他和长机就首尾相接撞到一起了!如果自己减速慢0.1秒,他的机头就将正好撞在长机的座舱盖上!”在“千米熔铝”一节中,飞行员在生命受到威胁,为了保护战机的英雄壮举令人扼腕叹息:“飞机在空中冒着烟火向预定的着陆点下滑,此时的他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了。但他肯定发现了机身后面滚滚的浓烟,知道火越来越大,情况十分危险,生命受到威胁,希望越来越小。但他在坚持,在拚搏,临危不惧,在用生命挽救自己这架国产最先进的战鹰,像一个无畏的英雄,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机身下部的铝合金蒙皮和框架熔化了,像眼泪般一滴一滴撒落在坝上这块干涸的土地上。飞机在接地前爆炸了,升起了一团桔红色的火焰,那是他33岁生命的光华。后来,人们在飞机下滑过程中1500米的航迹线上,拾到了92件飞机上的散落件,其中有17块熔化铝!最远的铝滴掉在1300米的地方。”这些真实催人泪下的故事,彰显了一个共和国战斗机飞行员的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如果不是作者真实的亲历和细腻的描写,我们很难理解飞行员对于牺牲的诠释。对此作者写道:“那是一个牺牲奉献的年代,是一个理想信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自觉坚持,没有人例外。”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有着巨大的力量,也是当今国人最需要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天空,有那么一群有着勇敢、坚定、沉着,百折不挠毅力,和忠于祖国和人民理想信念坚定的天之骄子守卫,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中国飞行员》(三部)五十余万字,在书的扉页上,作者写到“深切怀念为中国飞行事业献出生命的飞行员们,特别是在飞行训练中牺牲了的教员姜显阳,同学蔡良明、王小标、边长河,僚机关少平。”作者在听到江教员牺牲时写到:“肖辉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冰冷刺骨的冬夜,在从车站回到机场的路上,他坐在江教员身后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温暖;他想起了毕业前自己闹情绪,他俩在机场傍边小河边的那次谈话,亲切的话语,犹在耳边。那一刻,他感到失去了自己亲哥哥般的心痛。” 战友情深力透纸背。
可以说,《中国飞行员》是一部详实的中国飞行员的心灵史;也是一部赏心悦目,催人奋进的文学作品。
刘亚洲将军讲:“制空权”是强者的“游戏”,弱智的“噩梦”。空军是国家之剑!
你想成为一名书中热血男儿一样的飞行员吗?那你就看《中国飞行员》。
你想爱上一个视国家利益为第一利益的优秀男儿吗?那你就看《中国飞行员》。
这是一本真实而厚重的书,是一本看完以后必有收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