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探索之路专访——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校长、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

来源:中国网
2016-07-06 17:25:27

“迷笛音乐节”(Midi Music Festival)是由中国地下摇滚乐队的发源地——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简称迷笛学校)创办的国内第一个原创音乐节,经过十二届的发展,已成为现代音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被看作是中国的“伍德斯托克”的迷笛音乐节从校内走向校外,坚持着“迷笛”精神走“商业”路线,开辟了中国现代音乐的新格局。在国际间的“文化评比”中有一个表格,里边列出了理应具备的东西,包括古典音乐、民族传统音乐、大众流行乐、现代音乐等。迷笛音乐节正是让国际承认中国不仅有传统文化也有能够打动世界的现代音乐的一个窗口。迷笛音乐节通过邀请国外音乐人、通过影响在北京乃至中国的外国人、通过影响媒体等已经渐渐具备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国际代表性”。

记者:北京的文创产业分为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网游、广告会展、古玩艺术、设计服务、旅游休闲等八大板块,其中文艺演出居于首位,请您谈谈迷笛音乐节作为文艺演出形式,如何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步伐中更好地壮大发展的?

张帆:国家从前几年起有了这个“支持文创产业”的口号,迷笛音乐节从前年开始也得到政府扶植基金的支持,2008年我们得到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今年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50万扶植基金的支持。我觉得,从前年开始文创产业发展的这个步子是越来越快了,政府也知道“文化立国”以及文创产业的发展对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花大力投资了。文艺演出在文创产业的板块分类中处于第一位,可以看出它的位置很重要,因为它面向的受众面最广,基层百姓到中产到政府领导部门,每个层面都有看演出的欲望。而且演出是地面的一个最大的宣传平台,这个和网络电视媒体还是不一样的,演出可以最直接地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感受传达给观众,这也是为什么文艺演出排在文创产业第一位的一个缘故,它有可以直接宣传、打动或者感染观众的实际功效性,这个很重要的。

记者:迷笛音乐节从诞生起就是现代音乐的一种代言,而现代音乐尤其以摇滚为代表通常表达年轻一代“理想主义”的呼声,包括“爱”、“平等”、“和平”等,很多被理解为对社会不满的宣泄,但事实上它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社会主流形成一种张力,为社会的自我完善改进起到推进作用。请问您是如何在政府对产业的支持中协调这种“张力”的?

张帆:在我国,文创产业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与政府主流保持一致。迷笛音乐节中所展示的现代音乐目前在中国还是属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过度的阶段。现代音乐在西方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是主旋律了,我相信经过一些年的发展,它也会完全被社会接受,成为主旋律。既然政府文化宣传部门、管理部门愿意拨资金给这个项目,说明它是得到政府的认可的,至少是给北京的文化市场增加亮点的。政府的领导越来越有包容性,可以听取社会不同的声音,而且我们的声音也不是反社会的,只是通过一些行为和艺术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核心目的是和政府的目标完全一致的。当然文化部每年对我们邀请的一些乐队都要有一个严格审查,也遇到过个别乐队由于过于血腥暴力或者有政治目的等色彩被取消演出资格的,这些我都是赞同的。但是还是希望文化管理部门在未来能够对文化事业主观的人为的管制能够越来越弱化。

记者:请问政府对迷笛音乐节的扶植基金对演出的运营起到多大的作用,迷笛音乐节现在的盈利模式和产业链运营情况如何?

张帆:我们是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的会员,协会每年会通知我们去申请政府的文创产业扶植基金。到目前为止我们双方合作的都比较愉快。政府的这笔扶植基金对我们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迷笛音乐节已经有8年历史了,已经能够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我们票房、企业赞助已经可以盈利的,如果没有这笔资金我们完全能做好。当然,政府的扶植可以在演出前期的一些环节起作用,比如可以提前给合作方资金垫付,解决一些成本问题。目前,我们的票房收入能占总收入七成到八成,企业赞助能占到一成到两成,政府的50万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总投资的一点收益,不是主要部分。

文创产业基金需要有效监管机制——访迷笛音乐学校校长、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

记者:您能谈谈通过与英国等西方文创产业发达的国家在游学交流中的体会和收获吗?与他们相比,我们的文创产业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张帆:我上次参加去英国的游学时,专就音乐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活动比较少,主要是参观一些政府的文化机构和一些民间的音乐学校机构,去剑桥大学学了很多文创产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国际上各国对文创产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方式等。但是我经常出国,对国外的音乐产业还是比较了解的。国外的政府对音乐产业的支持活动是非常多的,包括我们这次参加创意产业游学活动时,我们也参观了苏格兰的国际知名的爱丁堡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的正式名称为“国际音乐与戏剧节”,分音乐与非音乐两大部分,有七个“分节”。总的来说,爱丁堡音乐节和我们这个现代音乐的音乐节不是完全相同,从活动细节没有太多可借鉴的内容,但是从活动本身的开展可以得到很多启发。爱丁堡政府对爱丁堡音乐节是倾全力支持的,该音乐节于1947年由美国歌剧团鲁道夫宾协助爱丁堡节日协会创立时就由市长担任主席,之后推进到民间。政府对音乐节的扶持很类似于我们国家现在政府对文创产业的支持模式。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举办过程做得更到位。爱丁堡音乐节有一个董事会(也可以叫做组委会),是由爱丁堡音乐节中包含的七个“分节”的领导代表及爱丁堡市政府相关的管理机构的相关领导一起组成的,董事会有非常重要的监视权,它能够在确定第二年爱丁堡音乐节活动计划的同时,审批资金的运作,并在各音乐节举办过程中对资金的运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以保障扶持基金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北京市现在每年都有大笔的文创产业扶持基金的投入,但是审计做得还很不到位。上亿元的资金投入了,这些资金最后所做的事情及获得的收益都应该公之于众,这些在爱丁堡音乐节中都有体现。爱丁堡艺术节的董事会是高于爱丁堡音乐节的,可以对音乐节进行宏观的管理。我国向国际上学习支持文创产业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更进一步应该学习他们对资金的监管机制和监管行动,我曾建议,我们可以聘请北京市优秀的审计公司来对文创产业的扶持基金进行财务监督,如果第二步不能学习,第一步就很可能“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