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发现大型“树枝状”工业水系和“两纵三横”路网

作者:刘雅鸣、桂娟 来源:新华社
2016-07-22 10:33:20

经过历时9年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殷墟内重要大型人工工程——满足手工业需求的“树枝状”水网和“两纵三横”的路网得以确认,从而使这座中国最著名的晚商都邑的布局进一步明晰:有着发达的水系,以路网、水网为骨干,大小不同的邑聚以及手工业作坊密集地散布其间。

“我们认为,通过田野考古确认的路网与水网,是与晚商都邑相匹配的大型人工工程,与大型宫殿和王陵区一样,是将殷墟定义为晚商都邑的有力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说。据悉,这一成果将于今年8月在中国最权威的考古学学术刊物《考古学报》上全文发表。

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数段水渠,经过考古钻探证实,是同一条大型人工引水设施的不同渠段。这条总长约2500米、深2.8至4米、最宽处达6米的人工水渠正是殷墟干渠,它规模宏大、贯穿范围广、沿用时间长,从西北向东南贯穿殷墟,局部区段还设有蓄水坝。

与洹河相通的干渠引水之后,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南部约1500米处向东南分出多条支渠,干渠与支渠平面分布形状犹如半棵树枝,专家称之为“树枝状”水系。

专家发现,沿“树枝状”水系分布的邑聚内,也都开凿有水井,可见居民饮水是通过水井实现的。那么这一水系的用途是什么呢?

“殷墟迄今发现的作坊类型十分丰富,有铸铜作坊、制骨作坊、制陶作坊、制玉作坊等,它们都分布在‘树枝状’水系的支渠附近,充分显示出水系用以满足当时手工业用水的需求。不仅如此,这一带也是道路系统相对发达的地区,暗示道路与手工业作坊之间的密切联系。”唐际根说。

“从更宏观的视野观察殷墟手工业布局时发现,作坊分布不仅与水源有关,还有成片化特点,其中宫庙区南部的一组铸铜、制陶、制骨三大作坊,正位于殷墟干渠下游,主干道也在近旁,保证了这组作坊给水和运输的便利,有可能由王族直接控制。”唐际根说。

考古发掘还证实,商人是通过修桥来解决路网与水网的交汇问题。(记者 刘雅鸣、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