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赞助商奥运前“押宝”宁泽涛
财经观察
品牌商为什么热衷蹭“奥运”
体育经济早已成为热门。运动员的“吃穿用度”几乎都有各个品牌商的赞助。一些品牌想方设法与奥运会扯上关系,借助奥运会的影响力来扩大品牌知名度。朱丹蓬表示,从整个营销模式来说,体育营销成为了许多大品牌营销的手法。
例如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运动员餐厅内的各种食物,包括食用油、咖喱、番茄酱、酸奶等食品都有专门的企业进行赞助。同时,他们会在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包装上标注“国家体育总局特供产品”、“国家队专用”等标签。
而运动型功能饮料则更能增加品牌的曝光度。据报道,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周期,训练局举重馆、排球馆内,运动员们休息时喝的饮料都是宝矿力水特提供的相关产品;而上届奥运会时,国内某企业提供的红色易拉罐海藻饮料已取而代之,对备战的运动员无限量供应;今年国家游泳队、篮球队接受了可口可乐、伊利牛奶等饮料的赞助。
361°无疑聚集了本届奥运会相当多的曝光机会。据了解,361°是里约奥运会的官方供应商,本届奥运会中超过10万件制服都来自361°,此外,奥运火炬接力人员全程都穿着361°的服装。除了与奥组委签订了赞助合同之外,361°还赞助了国家游泳队、国家自行车队、国家铁人三项队等数支代表队。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服装由361°提供,增加了品牌露出的机会。
有评论认为“体育赞助沟通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在重大比赛现场,观众动辄成千上万,媒体受众更是不计其数。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公益性。可以说,体育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赞助体育、进行体育营销的市场运作,其作用是普通广告无法相比的。”
朱丹蓬表示,“体育经济是整个经济的加强版、升级版,因为体育是跟经济实力挂钩的,国家的经济情况决定体育情况。而中国经济达到了一个临界线后,体育营销就成为了重要的营销手段,这块来说是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