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作者:段留芳 来源:中国网
2016-08-15 09:05:24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由李仁港导演执导、南派三叔亲任编剧的奇幻冒险巨制《盗墓笔记》于8月5日登陆全国各大影院。 电影《盗墓笔记》自上映以来引起热议,但绝对是一部能引起观众们思考与探索的电影,其颇具中国风的画面及视觉特效,与其说“盗墓”是这部电影的内容,倒不如说“盗墓”是观众的体验。电影一闪而过的镜头里也会埋下伏笔和线索,不知影迷及原著党们是否能“掘宝”出这电影中所埋藏的十大伏笔。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掘宝”终极攻略——十大隐藏伏笔揭秘

1.影片中,一开始吴邪给作家发牌的牌数和裘德考去西藏抢的铜片的数量一致,都是24张。吴邪的牌拼成了一只麒麟,代表张起灵,而张起灵拿走的铜片是青铜倒计时的说明书,后面青铜器被吴邪捡到,代表吴邪。

2.“复原就是要拆,拆就是为了复原”这句类似的话在电影中出现了4次。本人认为这个“拆”其实代表吴邪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拆解整理。

3.电影里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意象,通常代表一个人物。比如张起灵总是出现在孤立的高处,比如雕塑顶上,悬崖顶上,高楼顶上,房梁上,柱顶上,隐喻他的性格和身世。而吴邪的出现总是伴随着钟表,计时器等物品,暗示整个故事是他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梳理。

4.电影里吴山居挂有一幅西洋名画,是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这幅画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吴邪在给作家讲故事的时候,第二次在三叔和吴邪开启青铜器的时候,第三次在故事结尾吴邪救张起灵的时候。这幅图暗示着三对人物——吴邪与作家,三叔与吴邪,吴邪与张起灵的关系等于“上帝与亚当”。

5.张起灵问吴邪为何非要进墓,吴邪说“我的进去等于你的出来”,巧的是他们两人初遇之时也是吴邪往里走,张起灵往外走,对应进去出来。

6.吴邪儿时在九门祠堂里拿到的那个东西,形状很像藏族的转经筒,遇到的那个面具人穿的衣服偏藏式。吴邪将转经筒还给面具人的时候偷拿了一个铜钱。已知起灵下山是16年前,吴邪16年前将近十岁,据推论可得张起灵下山和小吴邪进入九门祠堂很可能是同一时段,那么吴邪见到的面具人很可能是张起灵。另一证据就是两人初遇时,张起灵一直对吴邪戴着的九门铜钱很在意,因为他记得那枚铜钱就是转经筒上缺失的那一个。

7.吴邪戴着的九门铜钱其实两面都有字,一面写着九门,一面写着淡化。表面吴家希望吴邪能脱离盗墓贼这个命运,不希望他走入漩涡之中。淡化家族,淡化命运,淡化记忆。

8.吴邪小时候吹笛子时,儿时玩伴中里有一个穿马褂的小孩,那个小孩很可能是盗墓笔记里的人物,吴邪发小——解语花。

9.吴邪在跟作家讲述的时候,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所以整部电影似乎没有太多的原著熟悉的东西,然而在我看来,吴邪只是巧妙的把真实物件融入了故事中,比如原著党熟悉的青铜神树,九头蛇柏,六角铃铛等,其实对应了电影中的青铜器,蛇母的树藤,奏响魔音的人佣。青铜盗计时的形状像树根,青铜材质,很像青铜神树;九头蛇柏有着无数缠绕的树藤,就像蛇母陵密布的藤条以及蛇母背后的触手。木佣奏响魔音使人产生幻觉,其实对应了六角铜铃。

10.蛇母陵其实是九门祠堂的映射。评弹女人的指甲和蛇母的指甲相似,面具人和铁面生相似,无限延伸的镜子屋和无限延伸的墓道一样,祠堂门上的雕刻和蛇母陵的人长的一样,而且最后吴邪像大梦初醒一样回到小时候,此刻评弹唱到:“浮生若梦梦浮生,真作假时假亦真。人生如镜镜映人,但愿是影避凡尘。”这个故事到底是儿时吴邪的一个梦,还是说吴邪的人生就是一种不断的循环往复?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彩蛋式情怀——中国风浓郁的“盗墓”探险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还有一处彩蛋式的情怀点,吴邪一群人乘坐的汽车车牌号是85711,换一下位置就是15817,15年8月17日,这一日期想必原著党们并不陌生。除了小说《盗墓笔记》成功奉献了经典的“瓶邪”IP组合外,电影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其制作及内容表达并非一味地学习好莱坞工业,生产所谓的大片流水线作品,而是在特有的中国文化基础上,结合西方美学及中国传统电影的处理方式,在道具、机关设计,以及美术创作等方向上进行了融合创新。用“真家伙”做了“真盗墓”,类型创新上领先于同类电影《寻龙诀》等,这部堪称诚意之作的中国风商业片狂揽票房的实力,不容小觑。

据悉,电影《盗墓笔记》已于8月5日于全国院线热映。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

探寻商业片“藏宝图” 揭秘《盗墓笔记》十大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