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变现:文艺网站商业化道路坎坷

作者:彭琳 来源:南方日报
2016-08-29 15:14:44

继今年4月1日豆瓣书店上线,豆瓣开始卖书之后。近日,豆瓣创始人阿北发布内部信称,经过半年多的试水,豆瓣将正式踏足电影制作产业,成立影业公司。一直在文艺路上前行的豆瓣,今年这两个大动作都被外界解读为商业化进程加快。

中投顾问文化娱乐产业研究员蔡灵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豆瓣进军电影产业,实现IP变现,有望扩大业绩的增长空间。但他坦言,如何在商业化中找到平衡,是豆瓣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前豆瓣一直以文艺风格在市场中偏安一隅,但走商业化路线,豆瓣将更多注重利润。在优质作品推广方面可能更倾向于自身产品,这或许会使豆瓣失去精神家园的属性。”

豆瓣变现:文艺网站商业化道路坎坷

  豆瓣变现模式赶上IP热

相关数据显示,豆瓣阅读自2012年5月上线四年来,截至2016年8月26日,已经积累了24963名作者和7721部独家作品。

今年5月,豆瓣阅读“从故事到电影”项目正式上线,受读者欢迎的、有改编潜力的豆瓣阅读原创作品不断地公布出来。截至目前,有数百家影视公司和更多的编剧加入,对该项目进行关注。同时,豆瓣阅读也会资助优秀编剧,将其剧本大纲发展成完整的剧本。

到今年7月底,豆瓣阅读已有10部小说售出了影视改编权。豆瓣阅读的第一部短片《一日英雄》已经在上海电影节上放映,科幻小说《追逐太阳的男人》的权益也以百万元价格售给了新丽影业。

据悉,豆瓣影业公司将由豆瓣副总裁、豆瓣阅读负责人戴钦推动和负责,从豆瓣阅读延伸出一个新的团队和组织。新的影业公司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开发。

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票房总收入突破430亿。国产电影中,超过30%的票房来自于IP改编电影。IP电影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还在逐年增加,IP电影在电影市场的占比还将继续扩大。数据显示,来自小说的改编电影占IP电影的绝大部分。

中投顾问文化娱乐产业研究员蔡灵认为,投资者对IP追捧的热情尚未降温,今后IP开发仍将是影视市场的主流,因此豆瓣阅读上的原创热门小说,IP的整体开发价值依然较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许多IP改编的电影票房都不理想,这或导致制片方对IP质量的要求更高,同时他们也会倾向于筛选一些更适于影视改编的IP。

如何平衡成最大挑战

目前,豆瓣平台上有将近8000部作品,大多标榜着文艺的标签,作品篇幅较短。因此,有人质疑豆瓣IP是否真的适合改编成电影。

对此,易观电影分析师黄国锋表示,不要轻易从一个作品的调性或者风格去判断有没有市场。而且当今观众对影视的包容度越来越高,文艺片也将会迎来自己的地位,比如今年的文艺片《路边野餐》反响就不错。

据悉,豆瓣影业未来打算推出以15—20分钟为主的短片计划。黄国锋认为,不可忽视的是改编作品的难度。“由于作品的改编功力、改编之后的效果是比较难以把控的,改编成为IP变现路上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

在这个“无刷票不数据”的互联网时代中,豆瓣电影的评分制度一直是豆友以及网友们对电影评判的标杆。如今,豆瓣成立影业,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网友们对豆瓣评分是否有失偏颇存在质疑。

对此,蔡灵认为如果豆瓣也参与电影制作,是否会使评分有失公正,还需依豆瓣电影今后是否会变更其评分原则而定。

在万达收购时光网之后,国内相对中立的电影评分网站就只剩下豆瓣电影了。如今,豆瓣也走上IP变现的商业化道路。

蔡灵坦言,如何在商业化中找到平衡,是豆瓣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前豆瓣一直以文艺风格在市场中偏安一隅,但走商业化路线,豆瓣将更多注重利润,在优质作品推广方面可能更倾向于自身产品,这或许会使豆瓣失去精神家园的属性。”

慢文化无法适应互联网

被誉为文艺青年聚集地的豆瓣,“慢”文化与整个互联网氛围格格不入。从2005年创办至今,11年只经过3轮融资,最近的一次为2011年9月完成50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4.6亿美元。

虽然聚集了大批文艺青年,但是没有合适的盈利模式成了豆瓣迫在眉睫的大问题。2012年,专注于提供电影推荐和评论的豆瓣电影推出在线购票和选座功能,但竞品环绕,豆瓣并不出挑。2013年9月,豆瓣东西上线,类似电商导购应用,但其运营一直没有太出众,导流效果也不明显。2015年6月,豆瓣宣布成立唱片公司。其思路和豆瓣影业公司类似,帮助豆瓣平台上的独立音乐人制作发行实体和数字唱片,并组织演唱会等结果也是不愠不火。

与此同时,另一边豆瓣阅读的表现其实也不太理想。此次豆瓣成立影业,看作是对商业模式的再一次探索。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电影风险太大,豆瓣此举能否实现盈利还有待观察。(记者彭琳 实习生 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