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尚雯婕《叮咚2》意见不合 传统文化究竟如何与受众对话?

2016-10-25 15:27:47

  上周五(10月21日),央视大型原创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第二季安徽篇决胜之夜落下帷幕,演员宁静与搭档张小威凭借一首《谁料皇榜中状元》夺得最佳融合作品,成为本站冠军。除了原汁原味的黄梅戏让观众大饱耳福外,现场尚雯婕在渔鼓道情的悠扬打击声下,用外文演唱的《夜之缪斯》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评论员李谷一却在传承中国非遗文化是否能使用外文演唱这个问题上与尚雯婕出现了意见分歧,节目一经播出,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传统文化究竟如何与受众对话?在传统与时尚的创新融合问题上您又有什么见解?

李谷一、尚雯婕《叮咚2》意见不合 传统文化究竟如何与受众对话?

  尚雯婕携手渔鼓道情传承人苗清臣外文演绎《夜之缪斯》

  传统与时尚“融合”成流行 坚守本土还是糅合外来?

  在这期节目中,李谷一认为在叮咯咙咚呛的舞台上,就要用中文演唱,这样才有意义,而尚雯婕则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碎揉进音乐里,形成世界音乐,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独特的元素了解中国文化。一位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标志性人物,一位是特立独行的电子唱作人,李谷一与尚雯婕针对文化融合的见解也都不无道理,但这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当下新老两派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立场。

李谷一、尚雯婕《叮咚2》意见不合 传统文化究竟如何与受众对话?

  李谷一坚持用中文演唱传统文化

李谷一、尚雯婕《叮咚2》意见不合 传统文化究竟如何与受众对话?

  尚雯婕坚持将民族元素揉进世界音乐

  如今,各种艺术形式、新鲜的表演元素和时尚的语言纷纷被加入到传统艺术当中,面对这种融合,业内人士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昆曲专家、苏州大学周秦教授曾坚定的表示:昆曲不能为了迎合观众,就加入一些流俗的东西,那就不纯正了,不是遗产了。而也有一批人,坚定不移地走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上,如曾出现在《叮咯咙咚呛》江苏站的昆曲名家张军从在牡丹亭里实景演绎到在大剧院上演80后编剧写的《春江花月夜》,从在音乐节中唱新昆曲的传统作品《水磨新调》到在《叮咯咙咚呛》的舞台上演绎DJ昆曲,正如张军所言:“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练功房里练功,但不得不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要往前走。我会把不同的音乐放在一起,产生有意思的化学反应,比如电子舞曲可以把音乐改变成另一种状态。世界上什么音乐都有,你有好奇心,有虔诚的态度,有开阔的视野,一切都有可能。而目前我们所做的这些创新,为昆曲带来了繁荣,这也正是对传统的守望和研究”如何传承中国非遗文化,便是当下社会隐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活态传承”是必经之路 关键在于如何与受众对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由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环境,例如安徽泗州戏、花鼓灯等,如今传承非遗文化不是为了强行保存已经过时的风俗习惯或传统技艺,而是尊重我们的历史,尊重祖先的创造以及社会历史的自然发展规律。如今,中国非遗若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并增强国民自信心,那就必须坚持“活态传承”——除了保护,还要创新,实现真正的与受众对话。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用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录其方方面面的方式。尚雯婕在节目后采访中就曾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用现代的技术把地方曲艺尽可能完整的记录下来,对于他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文化必须在流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或许纯粹艺术上的求索创新,都不会是一举成功的,但正是这样的探索,能够让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观众的对话中进行重新自我定位,并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对于创新,除了要给予一定的批评,更多的应该是宽容和掌声。正如《叮咯咙咚呛》的传承初心——以现代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似,将流行元素注入传统文化当中,在每一步的实践探索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长久的传承。

  《叮咯咙咚呛》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多位明星与民间传承人针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创编,在第六期结束后,自然有一些网友表示“融合度不够”、“创新力度小”……但是,节目也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如何更好的实现融合,如何更直观的与受众对话,这也正是节目想要真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