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2月10日消息:正在东方卫视每周日21:00播出的《天籁之战》是东方卫视自主研发的原创音乐挑战节目,节目以“星素竞唱”为核心,让明星歌手与素人歌者的权利彻底反转,成为新型音乐真人秀的弄潮儿。
“星素对抗”屡演反转
从素人飙歌接受明星遴选,到素人可以反选导师,再到明星回归素人身份同台竞技,而今音乐真人秀又进入了“星素对抗”的4.0时代,素人终于和明星站在了平等的位置,用音乐来切磋、交流,这就是《天籁之战》的核心。东方卫视中心总监、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认为,一档节目能够大火,一定是因为它走进了中国大众的内心,而当下正是竞争序列被重置、论资排辈禁锢被打破的时代,《天籁之战》恰恰映射了这一点。
相比其他同类节目,《天籁之战》赋予了素人歌者更多的权利,继而达成明星与素人竞技结果的彻底翻转。以《梦想的声音》为例,素人想要与明星切磋,得先经过现场观众的“盲选”和超过半数的导师“搭桥”后方能站上“讨教”的舞台,而之后由谁应战、唱什么曲目,主要由明星导师来决定,所以节目还是以明星为主导。而《天籁之战》中,素人歌者不仅一开始就拥有挑战明星的资格,被选中后更可以为对战明星挑选曲目,于是便出现了莫文蔚诠释《大王派我来巡山》、费玉清演唱《爱情买卖》这样匪夷所思的“混搭”,且明星改编歌曲限时24小时,而素人歌者则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曲目来应战,这些设置大幅增强了素人歌者的优势,也无怪乎节目播出至今,已有多名素人歌者战胜明星,登顶“金字塔”。更简洁明了的赛制,真正意义上的“星素反转”,“不确定”因素的巧妙融入,都让《天籁之战》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原创模式有望输出
一档成功的原创节目背后,往往是创新机制的协同发力。《天籁之战》集结了东方卫视的3位独立制作人,其中总导演严敏曾担任过《中国梦之声》、《极限挑战》、《声动亚洲》总导演,对现场的把控和调度能力出众;李文妤、张劲则执导过《妈妈咪呀》等多档棚内综艺,以及户外真人秀《花样姐姐》、《放开我北鼻》等,风格温暖细腻。两组人马对节目从赛制到舞美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一次次推演、论证后,最终形成了《天籁之战》这样复合型棚内综艺的形态,舞台上的现场比拼和后场的真人秀互为推进,相得益彰。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助理、《天籁之战》总制片人任静介绍,用一个平台来调动所有资源为导演团队服务的机制,已经磨合了3年,打过多场硬仗后,自然就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体系:“SMG旗下的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综艺导演团队。独立制作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体制之内实现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而且我们团队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系统,全方位涉及研发、生产、后期、艺人等领域。”
从最初的引进模式、依样画葫芦,到可以自主研发原创节目,东方卫视用了6年的时间来学习、成长,培养出了与整个节目相关的工程体系,所有工种都在和国际接轨。任静透露,在和《美国偶像》制作团队讨论《天籁之战》时,国际同行已经表示:“现在我们是合作,不再是教你们如何去做了。”而《天籁之战》的模式输出也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