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四川洪雅上千人吃“坝坝宴”过冬至。中新社记者 刘刚 摄
对于该节气的名字,有一种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高巍解释,过去认为“阴极阳生”,冬至之后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阳气在悄然滋生,故有此说。
中国古代则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古人还认为,自冬至起,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古代官方还要举行“贺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