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 更多上演表明市场走向成熟
在迎接新一轮的市场热浪前,绝大部分业内人士和影迷都已经注意到内地影市在过去一年里所感受到的些许寒意。
针对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的原因,业界众说纷纭。白皮书所做的调查显示,43.8%的样本用户不满意国产影片质量,有85%的样本用户选择因为好电影少才减少去影院次数。另外“可以在线观影”和“优惠票减少”也是导致票房增速放缓的原因。
数据不容乐观,但一定是坏事吗?未必。腾讯娱乐电影主编曾剑认为:“既然观众对国产片这么不满,说明我们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最近几年,中国电影一直在资本的裹挟下高速发展,我们的确需要停下来进行反思。”
对此,业界达成的共识是,电影人苦炼内功,以优质电影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才是电影行业良性循环的关键。而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也自然会寻找真正优质和稀缺的内容。这时,艺术电影的机会来了。
去年大银幕上中国艺术电影逐渐浮出水面就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百鸟朝凤》《长江图》《塔洛》《路边野餐》等电影尽管排片量不多,仍靠品质获得了在银幕上露面的机会。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而此现象恰好证明是观众口味多元化的趋势带来的新变化。
据记者目前获得的信息,不少在各大影展中斩获奖项的艺术电影将于2017年上映。让范伟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暂定今年3月,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定档春天,还有获得釜山电影节最高奖的《清水里的刀子》,以及在西宁FIRST电影节里惊艳亮相的小成本电影《喜丧》等。
当然,面对残酷的竞争,作者风格突出的艺术电影如何寻找更多的市场空间,仍是需要探讨的课题,但能够给予艺术电影一定的放映空间,已经是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开端。
此外,演员跨界做导演早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电影界将迎来更多转做导演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拍摄的故事已跳脱出以往常见的青春、喜剧等类型,题材日益多元化。苏有朋导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自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同名小说;徐静蕾执导的悬疑动作警匪片《绑架者》定档4月1日;而黄磊的导演首秀《麻烦家族》,翻拍日本电影导演山田洋次家庭题材作品《家族之苦》。(驻京记者 刘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