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演员热议替身念数字现象 这种明星绝不是演员!

来源:国际在线
2017-01-13 11:06:15

于震:念数字的人可能是明星,一定不是演员

在《人民检察官》中有出色表现的于震斩获年度男主角,他在现场阐述了自己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理解:“要着眼活生生的人,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在于震看来,“演员”和“明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这两种都没问题,都很好,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当。”他举例称,前段时间传出某艺人演戏时不说台词念数字,就是“明星”的做法:“演员是不会这样的,作为演员,就对自己有要求。但明星根本不是演戏这个行当的,让他说台词,他说不了,只好靠数数,这也很正常,干吗批评人家?”他呼吁媒体将演员和明星划分清楚:“演员的职业是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演员消费的是角色。演员像水一样,倒在什么容器里面就是什么形状的水,演员追求的目标是好演员、大演员、艺术家,这是演员一生要走的路。而明星消费的是自己,这也很好,他们用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身的个人修养带动大家,跟观众很亲。比如我最喜欢周杰伦,他坐着我就很爱他,他做公益我也很喜欢,但你让周杰伦演戏塑造一个角色,这就是强人所难。”

不仅“行当”不同,演员和明星拿到的酬劳也是不一样的。于震说:“演员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这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在我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个演员演一场话剧拿800元到900元,扣掉20%的税就剩下600多元。也不可能每天都演,一个星期顶多演六场,一个戏可能演出20场,20场你算一下,700块钱一场,10场才7000多块。你需要大量时间排练,挣不了太多的钱,付出和报酬不是画等号的。但明星会挣很多钱,演员没有明星挣得多。”

即便如此,于震依旧向往做一名“演员”,他以自己最崇拜的濮存昕为例:“他是一个演员,前几年写了一本书《我知道光在哪里》,说的是一个人活到一定的年龄,就会知道光在哪。他没有写《我知道钱在哪》,人一生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光,会活成两种不同的人。演员拿得少,但这个职业你会越做越有兴趣。你得真正体验它才有真正的人生。你给予角色的同时,角色会给你很多。一个人成功与否,或者一个人活得是不是结实,跟钱没关系。”于震告诉记者,自己在演员这条道路上,永远不会腻烦:“一个好演员不会腻烦塑造人物,可能他某一天会突然感觉被掏空了,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但补充还是为了回来更好地塑造人物。濮存昕先生演话剧《李白》演了500多场,历时五六年,你问他腻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