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建在北京领奖
(市三医院供图)
“风里飘浮着什么,花瓣还是露水,我把欢乐散布,你收到了吗……”周二上午,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龙音音准时出现在市三医院骨科二病区活动室,为脊柱畸形患者上音乐课。集合、签到、练气息后,便开始发声、大合唱,曲目大多旋律欢快。龙音音的目的很简单,完成梁益建自掏腰包交给她的任务——“在快乐的歌声中,把他们的肺活量练起来。”
从2008年治愈了人生中的第一例极重度脊柱畸形,到现在主刀上千场矫形手术,让上千脊柱畸形病人“挺直腰板”,梁益建的病人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辗转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者,被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侵蚀着生命。面对他们,梁益建用沙哑的嗓音说:“我治得好。”
四个字,便是生机!
去年12月5日到今年1月5日,在梁益建入围“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的投票阶段,市三医院沸腾了,可谓“全体动员”,不过,梁益建本人依旧是查房、调支架、做手术,没什么变化。当选后,也是谦虚地摆摆手说:“这是种鞭策。”
一步步预想手术过程 仔细打磨每个步骤
“主观上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2008年,梁益建被派到盐源县泸沽湖地区做医疗支援,在那里遇见了患有极重度脊柱畸形的伍才林。经过详细诊断与研究,梁益建为他实施了长达9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很成功,曾经不足1.3米的“驼背”,直起身来竟是个1.78米的大个子。随着伍才林的康复,这场“意外邂逅”成了梁益建极重度脊柱畸形治疗的开篇。
“麻醉时间是多久?”“器官插管准备好了没?”“出现恶性高热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怎么办?”……对工作的要求,梁益建近乎完美:“主观上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集体会诊时,他要求大家像放电影般一步步预想手术过程,仔细打磨了每个步骤才确定做不做、怎么做。即使手术方案已经制定无误,手术的前一天,梁益建还会召集参与科室的医生们再次确认整个手术的细节;到了晚上,要再次仔细阅读患者的所有资料;临进手术室了,还要再确认一次。按理说,像梁益建这样的主刀医生是不需要全程参与的,助手们把准备工作完成了,他再来也不迟,但他通常比所有人提前20分钟到达。洗手,规定时间3分钟,他要洗上5分钟,手术接近尾声,他要看着助手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