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顺:发展中医药事业须坚定理论和文化自信

作者:龙顺 来源:中工网
2017-03-28 14:56:35

2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稍后,系列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文件和措施陆续出台。

千百年来,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翻开新的篇章。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今日中国,振兴中医药事业亦“张弓引弦”。

一、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广博精深,是千百年来基于实践从未间断的系统科学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医药就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考古证实,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劳动生息、繁衍发展过程中就发现动植物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症、烤热的石块沙土放在局部可以减轻疼痛,到1万年前制作原始的治病工具,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早起形成的针灸、按摩、熨烫、药物等治疗方法,再到西周时期有了专职医师运用粗略的四诊法和采用草、木、虫、石、骨约100种药物治病,200万年前至今,中医药的萌芽和逐步成形发展,实际就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历史,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重要工具。

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去,中医学发展,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历朝历代,均有大家名师以身试医、试药,通过不断实践研究提升,著述了浩如烟海的医籍,收集归纳、总结记载了中国医药学精湛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医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古代,素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在历代名医中,相当一部分是文豪大儒、庙堂国师、朝堂要员,如医圣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如宋朝宋慈,总结了宋代前法医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西方普遍认为是宋慈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世人熟知的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他们的实践与理论,成为经典,谱写了中医药学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时至今日,“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等“治未病”的观念,依然是站在人类发展学和健康医学的前沿。而阴阳五行、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理论,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生相克理论,病急先治表、病缓从根源进行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找到疾病根源予以全面彻底的治疗等,则是将哲学辩证法的精髓融入实践,到今天仍然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二、否定中医药学科学性论调现象不容忽视

随着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医药的理论、功效、功能、实用性、科学性予以局部甚至全面否定的论调偶有浮出,甚至有极个别人将中医药科学定义为“伪科学”。这些人中,大多在国际国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还有自然或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他们完全无视中医药源自人民群众充分实践的客观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性(天人相应理论)、诊察手段的多样性和严密性(四诊八纲理论、辨证与辩病),治疗疾病疗效的显著性等客观事实,不断进行恶意诋攻击。

社会发展到今天,就中医药事业发展来看,除了科学、正常的传承发展外,还不难看到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二是妄自菲薄。

盲目自信者,即是“不问可否、不论曲直”,觉得老祖先的东西全部是对的,将传统文化中确有问题的少数理论和实践神秘化、过分神话,不能批判继承,不能去芜存真,认为老祖先的东西什么都是对的,将偶然、小众现象当成必然普遍规律,对良性建议、善意批评完全不想听、不愿听,甚至勃然成怒,让人觉得不可理喻,这其实与专业知识贫乏、知识面窄、盲目自信有很大的关系。

妄自菲薄者,从内心深处透露出自卑,不能正确看待、对待客观事物、客观规律,哪怕是正确的、经过验证的事物,他们武断地将中医等同于“巫术”“伪科学”。和盲目自信者恰好相反,他们将经过实践反复验证、得到普遍认同的事物彻底否定,将必然规律定义为偶然现象,总认为现代科学暂时不能解释、不能验证,或者说当前现代科学中常规手段和方法不能全部验证的一律予以否定;或者是通过个案、偶然失败来否定整个系统;或者将国外相关人员、国内极少数甚至不是医学专业的其它行业的人员的看法奉为圭臬,引以为据;这同样与盲目自大、知识面窄、甚至完全不懂不同体系学科知识有关,从而导致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不掌握的事物全盘否定。

笔者发现,有不少年轻的专业人员对中医药理论和原理不求甚解,总喜欢用西医的理论、方法手段来论证中医药的科学合理性,以理化指标来分析中医药科学,或用“西医的思维、中医的处方(药物)”来治疗疾病,并试图以此说服自己和别人。如此运用,不但说服不了自己,更说服不了别人。

笔者认为,中医药发展式微,其中一个原因与我们一部分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专业人员理论功底不深厚、实践能力差、没有自信心以及不敢、不能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反驳涉及中医药的错误看法、言论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也与一段时间管理不科学有关系。

三、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坚定理论、文化自信和依据振兴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许多优秀的、具有开创性的、对人类社会发展极具贡献的、对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具有卓越贡献的科学技术、技艺、理论、医疗技术等构成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文明。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科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千年而不衰,以其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显著的疗效、浩瀚的专门著作、浓郁的文化特色屹立于世界,成为人类医学和文化宝库共同的财富。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处于历史新的机遇期。笔者建议:

一是根据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精神、相关法律法规和振兴中医药文件精神,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中医药专业人员理论实践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

二是改变中西医交流和相互借鉴中以西医的思维运用中医药的现象,形成新时期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预防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三是充分运用中医药在防治某些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大力研究和发展这些优势,尤其加强对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病的防治研究,形成一些重大成果;

四是加强科学性宣传和优势性宣传,杜绝少数人败坏中医药名声。

发展中医药事业,迫切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突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教育学习,加强中医药专业人员对历史、文化、事业的正确的认识,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龙顺:国智智库成都文化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