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猜想:
谁是卧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副市长的出逃,汉东省的贪腐也从孤案升级为窝案,一场反腐风暴就要打响。根据《人民的名义》之前的预告片花,汉东省反贪局长在打电话时就一辆卡车撞倒在地,似乎不久就要“领便当”。在《纸牌屋》第二季开篇,凯文史帕西扮演的副总统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残忍地将一位女调查记者推下地铁。可见《人民的名义》的戏剧冲突一点也不比美剧温和。
那么,究竟谁才是隐藏在汉东省委内部的“卧底”?是飞扬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副书记李达康?还是看似公道、实则钻营的公安厅厅长?甚至那个义正言辞、一脸正气的省委副书记会不会也有问题?这些谜团必然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在中国的文艺创作环境下,反腐剧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是官方角度的教育官员、惊醒人心,这是一种政治宣教作用;第二,对于普通老百姓,可能是一种猎奇和情绪的宣泄,这是一种社会阀门的功能;第三,创作者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表达机会,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进行艺术创作。
一般而言,做到第一个层面很容易,做到第二个层面也不难,但只有做到第三个层面,这部作品才能传世。就像《大明王朝》开播十周年,依然可以温故知新。从目前的两集来看,《人民的名义》是高于笔者期待的,但至于它能否成为一部“藏之名山”的作品,有待继续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