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波逝世20周年作品集出版 李银河亮相

来源:国际在线
2017-04-12 08:29:02

作家王小波逝世20周年作品集出版 李银河亮相

  李银河程耳亮相文化沙龙

网易娱乐4月12日报道 昨天是王小波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日,李银河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在一场名为“黄金时代的消亡”的文化沙龙活动中亮相,与读者一起解析王小波的文字作品、思想观点。现场谈到王小波的作品抵御了时间、他的幽默和荒诞并不代表他本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等话题,李银河还回忆了她与王小波第一次约会的情形,“有时候了解一个人,大概就是几句话,人不是那么复杂的。”

李银河亲自校勘书作

在过去二十年中,王小波的书至少被20家出版机构出版,在昨天的沙龙现场,新经典文化展示了刚刚出版的王小波作品集中的部分书作。这套书分为上下两辑共十三本,上半年出版七本作品,分别是五本小说:《黄金时代》、《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万寿寺》以及两本杂文《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下半年将出版余下的四本小说、一本杂文、一本书信。据悉,此次作品集光校对就进行了五次,将原有作品存在的错字、漏字、不规范的地方,均做了修订和更新。李银河对全套书亲自进行了校勘,并提供了所有王小波的已出版作品和未出版手稿,以及王小波全部的书信和照片。此外,她更深情写序,“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小波离去竟然已经二十年了。午夜梦回,与他相濡以沫的日子历历在目,就像昨天。我若与他相见,也会相顾无言泪千行吧。小波真是幸运,斯人已去,却留下这些文字,令我们哭,令我们笑,令我们沉思,令我们反省。他的文学成就还是让文学史家去评论吧,我看重的只是他给我带来的当下的快乐。记得不久前翻看《2015》,数度狂笑,几乎引得哮喘复发。”

他的小说抵御了时间

“我这几天重新看《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我觉得它们非常新,不像是一个好几十年以前的作品。”程耳在沙龙现场首先谈到历久弥新是王小波作品的属性,他的小说抵御了时间,他的作品没有对于时代过于表面化的诉说,“《黄金时代》里几乎没有写过王二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有一个原因是王二对自己比较自信,我相信更大的原因是他意识到服装是一个年代最表层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他写到了叫海鹰的女孩穿军装,但是他写她穿的这身军装,只是为了说这个军装把她的身体染上了颜色,他最终还是回到身体本身。他去除了这些表面化的、风一刮就能吹走的最表层的时代精神,他直面身体,只有这样才能刺穿皮囊只达肌肤,这是他的小说从根源上作为好的小说创作的首要基础。”李银河将这个话题上升到作家和时代的关系,“古今中外真正的大文学家写的是人性的本身,人性中的那种爱、死,写这些才能真正地打动所有人,才能传世。”

他是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

李银河在王小波作品新版的序言中提到她翻看《2015》数度狂笑几乎引发哮喘复发,而程耳也称自己看王小波常常会发笑,甚至是哈哈大笑,“王二站在树上,看到有一个人被很长的长枪捅进身体在树底下转圈的时候,他说‘瞧着吧,只能发元音不能发辅音了。王小波的幽默和荒诞,使他腾空而起,时至今日还在俯视着我们的时代,这是我看他的小说特别直观、特别深刻的感受。”有读者就此询问王小波是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对此程耳和李银河双双否定。“与其说他悲观,不如说我更悲观,他比我还乐观一点。”李银河称她和王小波是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从基调来说小说还是非常悲观主义的,但是他不太愿意跟我讨论这个事。他有一封给我的信里面写到,人生最后烟消云散,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是在消失之前我们要让一切先发生,这就是他的一个态度。我们俩恰恰是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选择的是能够在自己生活存在的这三万多天里头,尽量地满足所有的欲望,去非常快乐的,尤其感受一种狂喜。”

第一次约会就约定了“永远”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猝然离世,昨天上午李银河去给王小波扫墓,与前来纪念的粉丝相遇,“他们带来了鲜花、二锅头,有一个人放了一张纸,上边誊写的是王小波的一篇东西,有一只蝴蝶一直贴在那里。”而在读者心中,王小波和李银河之间的惺惺相惜也并没有因为前者的离世而消失。面对“您跟小波老师的情感是如何磨合的”这个问题,李银河这样回答,“激情的迸发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像火一样,一旦结婚了,过上日常生活以后这个激情就变柔情了,火就变水了,涓涓溪流的那种感觉,从感觉上也就变成亲情了,我的生活也差不多是这样。有时候了解一个人,这两个人心灵的合拍,大概就是几句话,或者很短的时间,人不是那么复杂的。我记得我俩第一次约会,在北海的山上,他第一次把手搭在我肩上,我全身都绷紧,因为还很陌生,但是那一天我们拉钩了,不管谈不谈男女恋爱、即使我们俩成不了夫妻,我们也是终身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