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现场
东方网5月1日消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已经非常成熟,日本和韩国也正走在自己的路上,但中国音乐剧的钥匙到底在哪里呢?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在近日举行的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音乐剧发展论坛已走入第6年,来自中、英、法、日、韩等国约150位活跃在音乐剧领域的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同探索音乐剧的未来。
在论坛上,上海文化广场列出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据统计,如今整个上海有43家专业剧场共55个大小剧场,每晚能够提供24场演出。仅2016年,上海专业类剧场举办的演出活动就达8853场。然而,在这些近9000场在专业剧场发生的商业演出当中,话剧最为活跃,占比是29%,其次是儿童剧,杂技、舞蹈、戏曲等等,音乐剧却还找不到排名。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直言:“我们尚在寻找打开音乐剧市场的那把钥匙。”
第法国资深音乐剧制作人尼古拉斯·特拉(Nicolas Talar)
其实不只是中国音乐剧,即便是如今欧洲音乐剧重镇的法国,也经历过阵痛期。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制作人尼古拉斯·特拉说,音乐剧在法国也经历过不温不火的时期,1998年《巴黎圣母院》制作人将剧中的单曲制作成概念CD发售,凭借单曲《美人》200多万张的创纪录销量,带动了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畅销,从而让音乐剧在法国扎根。
音乐剧在日本,生存依靠的是全方位的包装。1983年,四季剧团为推广日语版《猫》,特别在东京建造驻演剧场。《猫》的成功为日本音乐剧开启了一个辉煌的年代。截至2015年,日本音乐剧市场票房达到620亿日元,占整个舞台演出36%的份额。与此同时,以养成模式打造自家明星,让明星粉丝共成长,留住观众培养土壤,也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虽说音乐剧在中国依然存在一个认可度不够高的事实,但实际上,自2002年上海大剧院首度引进音乐剧《悲惨世界》以来,历经15年音乐剧土壤的培养,现如今无论是观念的改变、剧目的质量和观众群的扩容上都有很大改观。而今年,上海文化广场又将迎来音乐剧的大年,不但正在热演的《魔法坏女巫》一票难求,之后,还有包括《保镖》等热剧将逐一上演。
要找到打开音乐剧市场的钥匙,需要时间和给予,需要坚持和毅力。有人说,音乐剧之所以没有像电影那样迎来一次“爆发”,是尚未有“爆款”出现。可《妈妈咪呀》中文版打造者、知名音乐剧制作人田元却用经验证明:“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不能依靠爆款存活。在观众还没分清歌剧、音乐剧的时候,让他们明白能在音乐剧剧场感受到什么才更重要。”
英国戴维·伊恩制作公司总经理麦克斯·芬堡分享了伦敦西区和百老汇音乐剧在全世界巡演的经验。麦克斯说,还有许许多多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取得成功的音乐剧没有来到中国演出,但他对中国未来的音乐剧市场充满信心。他也希望,能和更多中国本地的音乐剧制作者进行跨国合作,一起开拓中国音乐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