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曾靠“讲故事”说服吴秀波
作为总制片人,吴秀波之所以选定张永新做导演,源于早年二人合作的《马向阳下乡记》。该剧虽然是张永新第一次做总导演,但吴秀波却发现他非常会讲故事。“‘马向阳’的剧本其实我没怎么看下去,原准备推掉。但他(张永新)坚持要给我讲半个小时的戏再说,结果他一讲就是三个小时,中间两次差点把我讲哭。我说‘剧本是你讲的故事吗?’他说‘不是,但是我可以拍成这个故事’。这也是为何最后我愿意降一半的片酬拍‘马向阳’。”
在拍摄《军师联盟》时,张永新再次拿出了他“讲故事”的看家本领,给年轻演员讲起戏来一讲就是一上午。吴秀波告诉记者,“一般的剧组一天会出十几个通告单,我们只出七八场。有时一大早是年轻演员的戏,下午才轮到老演员拍,当老演员起来化妆的时候却说拍不了,因为导演给年轻演员讲了一上午人物的历史故事。”
张永新则把拍摄现场比作是他和吴秀波创作的“战场”,二人经常对剧本反复提出建议,甚至有两天整个剧组只拍了0.7页纸的戏,剪完后其实只有15分钟,“这场戏相当于进行了二度创作,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设计了几十个方案,觉得不合适推倒重新来,其实也像炼狱一般煎熬。”
Q1
Q:最难拍的一场戏是?
张永新:曹叡托孤。从中午12点进棚,到拍完最后一镜是第二天早上七点。那场戏的难度在于剧中两个主人公要通过一场戏解决长达十几年的恩怨。曹叡和司马懿的复杂关系,导致这场戏既要两个人眼中含泪,还要杀伐决断。
Q2
Q:剧中的台词均是半文半白?
张永新:我们做了折中,朝堂上的辩论和政策的疏解,肯定要引经据典。比如司马懿出使东吴,整个台词从头到尾15分钟,大量的文言文表述,吴秀波老师是完全背下来的。但我们尽量不用生僻字,还是以口语化作为基础。
吴秀波:司马懿对曹操讲的洛阳民歌,讲完之后司马懿会说“这首洛阳民歌讲的是什么”。其实站在曹操的立场并不用解释,但我们是解释给观众听的,尤其我们希望让孩子听得懂。
Q3
Q:大量的武戏是否用到替身?
张永新:骑马的戏份是没办法的,毕竟我们不是职业的,要请武替来做。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戏不存在太多替身,演员本人一定是在现场的。包括吴秀波拍摄冲上大殿的戏份,大殿有99级台阶,一共拍了两次,导致他肌肉拉伤。后来他把轮椅带到了现场,就放在监视器旁离他表演区最近的位置,只要我喊停就可以第一时间推到他面前。(记者 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