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产纪录片“钱路”在何方?
从票房过亿到“表情包”制作者被围攻,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已经是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最受关注的纪录片之一。从近两年市场可以发现,作为小众类型的纪录片,无论在口碑还是票房上,出现爆款的频次已越来越高。而《二十二》的出现,也让人们对纪录电影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二十二》是成功的
今年暑期档,除了票房已经神奇突破50亿元的《战狼2》外,本来题材小众的纪录片《二十二》六天票房破亿,也用一种惊人的市场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国产电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如今回顾《二十二》从上映到票房破亿的这段时间,整个过程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8月14日上映首日,该片全国排片量仅有1.5%,收获395万元票房。但一个32.1%的上座率,却帮助该片接下来迅速开始突围市场。很快,第二天票房就上涨为1314万元,第三天这个数字就涨为2592万,全国排片更是一路走高,最高时已经上升到10.9%。截至昨天,《二十二》的票房已经近1.5亿,成为最卖座的国产纪录片。
当然,影片本身质量的过硬和带给人们深入的思考,是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从外部因素来看,口碑的发酵以及明星的自发帮助,一定程度上让关注度迅速上升,张歆艺、袁弘、冯小刚、黄渤、吴刚、张静初、徐峥、濮存昕……一长串的明星通过微博推荐,为影片票房起到不少帮助作用;另一方面,此前刚上映不久的电影《冈仁波齐》取得近1亿元的票房成绩,也为《二十二》打开市场做出了一定铺垫。虽然《冈仁波齐》是一部伪纪录片,但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给院线带来一个明确信号——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会有观众买单的。
大“IP”也不是保证
如果回顾国内纪录片院线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问题,一些貌似具备卖座因素的纪录片,在上映后往往无法收获预想中的票房。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2014年上映的《我就是我》。
这部取材自2013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纪录电影《我就是我》,里面有华晨宇、欧豪、白举纲等流量明星,本来创作方对此片的市场表现还是有所期待。但没想到这部纪录片早早就被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更是被网友大范围质疑。虽然这部影片在之后获得不少纪录片奖项的肯定,但都无法改变其在市场票房与口碑的双失利。
不过《我就是我》导演范立欣和英国导演共同执导的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今年在暑期档上映,目前无论从口碑还是市场表现来说,终于可以说收回了一些“失地”。
同样是具备明星因素的《一路逆风》,虽然有红得发紫的邓紫棋,但这部纪录片在口碑和市场表现上也同样可以用尴尬形容。
此外,在网络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与《我在故宫修文物》两部纪录片,都纷纷尝试通过推出电影版征战大银幕市场,但目前看,网络上的高评价并不具备票房的高转换率。
纪录片的排片境遇
在院线负责排片的从业者眼中,《二十二》首日仅获得1.5%的排片属于正常范畴。纪录片题材小众、没有明星吸引眼球,自然不会成为院线眼中的票房重点。但从网络评价方面看,除了几部主打明星元素的纪录片外,几乎所有院线纪录片都收获了7分以上的高评价。所以不难发现,所有票房成绩好的纪录片,几乎都经历了一个“低开高走”的过程。
比如在《二十二》之前,一直是纪录片票房冠军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刚上映时同样遭遇票房冷清的尴尬。但几乎与《二十二》有着相似的境遇,通过高上座率以及各界声音支持和消费者良好口碑的支撑,票房在首周末呈现爆发式增长,随后获得超过六千万的票房成绩。
同样的,今年6月上映的《重返·狼群》,由两位毫无拍摄经验的成都市民耗费7年时间制作,在凭借好口碑发酵的情况下,上映头两周连续取得超过千万的票房成绩,最终拿下3292万元的票房。
纪录片的市场之路
很多人也称《二十二》过亿的票房成绩,是在暑期档杀出了“血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前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鲛珠传》等“IP”改编电影,后又有《杀破狼·贪狼》、《破·局》等动作电影,再加上《战狼2》的高温不退。所以,《二十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反映出市场对于多元化题材的渴望,优质纪录片或许正在迎来自己的春天。
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今年暑期档中,具备明星、热门改编这些高票房元素的电影大多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这也被看成是过度开发商业元素所导致的观众审美疲劳。所以,在《冈仁波齐》、《二十二》这样的题材受到市场认可后,无论对创作方、投资方或发行方来说,都对纪录电影有了更多信心。
不过对于电影市场来说,盈利仍是避不开的话题。此前也有纪录片导演认为,拍纪录片一直以来最大的困难就是没钱,拍出来后播放渠道又非常有限,这肯定会影响影片的收益,毕竟纪录电影也得遵循市场规律,光谈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行业也发展不起来。
所以,也有创作者认为,纪录电影在未来市场化运作方面也可以有更多尝试,比如艺术展、出版物等,如果这些可以尝试出一种模式,纪录片成为产业也不是不可能的。
信报记者 姜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