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变成快餐,读书依然有荣光

2017-09-01 16:32:48

知识经济的热潮,让人或多或少地被知识付费所绑架,“100天成为XX高手”“XX学进阶”等标题,让人觉得买完这些产品,自己又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当知识变成快餐、阅读只看干货,也应该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了?

知识经济狂欢中,读书人令人“害怕又羡慕”

早年台湾奥美曾为天下文化写过一篇广为流传的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其中的精准洞察,置于今天的知识狂欢背景下同样适用。与阅读的人对话,总觉得对方能轻易看穿自己的浅薄,这种状态令人害怕而又心生向往。知识经济已经把“会阅读的人”打造成了这个时代的新偶像,因为知识学习正是目前掌握主流话语权的80后和90后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种充满求知欲和上进心的文化,而且还有点酷。因此会读书的人把他们的读书经验制作成干货和精华,就成为了当代青年缓解生活与工作焦虑最好的安慰剂。

大众对于读书人的情感很复杂,害怕是源自焦虑不安,羡慕则来自对成功的渴求。但知识分享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反思的声音,一种中肯的观点认为,知识付费是吸取别人嚼过的知识,而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书籍文化的解构,真正的知识依然藏在书中的字里行间,等待每个读者自行解读。在知识经济的狂欢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知识焦虑的自我进行和解,正如网易蜗牛读书这款阅读app所倡导的,不疾而速地阅读,回归书籍阅读本身。

与其倾倒知识,不如助你解读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中,人们没有耐心读书,甚至没有耐心看完几千字的所谓干货,恨不得有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读给自己听。而这种倾倒型的知识分享,依然是一种单方面的输出,接受了别人倾倒的所以然,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好读书,但不应不求甚解。网易蜗牛读书在最近更新的1.2版本中,恰好把读书和交流结合了起来。在每本书的详情页中,问答专区取代了传统的评论区,不仅邀请更会读书的领读人来回答热门问题,也鼓励每个读者以问答的方式交流读书的心得。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问与回答,通过阅读书籍来提出问题,在与他人的问答交流中理解该书,才是一种良性而有效的知识获取路径。

当知识变成快餐,读书依然有荣光

当知识变成快餐,读书依然有荣光

这样一个垂直于阅读领域的问答功能,为读书人的交流提供了一种生态,因为除了数量有限的全民熟知畅销书,我们每谈论一本书都是有语境的,在同样读过或者想读这本书的书友中,才能有效形成问答和讨论氛围。比如在蒋方舟的新书《东京一年》下面有人提问:为什么说作家住在自身缺点搭建成的监狱里?便有书友认真回答道“写作是一件非常私人、掏空自己的事情。作家是面对自己的,一旦面对自己,人总是不自主会脆弱起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触吧。”

褪去少数精英光环,读书应是大众文化消费

当知识变成快餐,读书依然有荣光

当知识变成快餐,读书依然有荣光

所有的知识产品归根结底还是为大众提供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和途径,而不应是以少数精英的经验见解来作为学习的全部内容。读书始终是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好的书籍内容不应被简单消解,当读者与书籍进行直接交流,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坦诚。

网易蜗牛读书为所有的读者提供了每天免费读书一小时的特别福利,且没有为单本书定价,而是按一天一元的价格出售阅读时长,说明好书无价。网易这一举动大大降低了大众获取优质出版书内容的门槛,用实际行动推动了精品阅读的大众化。

即使知识正在成为快餐化,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认真地读本好书依然是一件有荣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