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雍正”陈建斌重返故宫 探寻历史文物

作为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些饱经风霜的珍贵文物在跨越短则百年、长至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的过程中,曾历过无数事件。让我们跟着“故宫兄弟”邓伦、周一围以及文创特邀嘉宾陈建斌、韩丹彤一起探索文物南迁时最“重”的一件古物吧。

《上新了·故宫》“雍正”陈建斌重返故宫 探寻历史文物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1-04 10:26
2019-01-04 10: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些饱经风霜的珍贵文物在跨越短则百年、长至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的过程中,曾历过无数事件。抗战时期,就曾有一万九千余箱文物在第一代故宫人的守护下,走过烽火年代,以“文物南迁”的方式使故宫文物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奇迹。在本周五(1月4日)晚21:05北京卫视播出的《上新了·故宫》第九期节目中,《甄嬛传》中的“雍正”陈建斌、《如懿传》中的“仪贵人”韩丹彤便要重返故宫,与“故宫兄弟”邓伦、周一围一同寻找这场历险中最“重”的一件古物,究竟这件古物是什么?又曾经历过怎样的传奇历史?

本期特邀嘉宾韩丹彤

邓伦、韩丹彤探寻文物南迁最“重”古物

1933年2月,为了守护好中国文化的根脉,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大迁徙——文物南迁。这场迁徙历经25年,辗转上万公里,播迁十余省。南迁时,他们曾带着文物躲避过轰炸、在简易的竹筏上过河、经历翻车等各种各样的艰难险境。倘若没有马衡、那志良、庄尚严等故宫人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国家文脉,这些文物很可能就会在战火中消亡,如今的我们也就无法触摸到这些璀璨的中华文明。

在本次的探寻过程中,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和特邀嘉宾韩丹彤刚入宁寿宫,就对几件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石头”颇为好奇。这些“石头”上篆刻的文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汉字演进的活化石。当时故宫人曾带着10块这样的“石头”踏入文物南迁的历险之路。这些巨大的“石头”是否就是文物南迁的最“重”古物?故宫人当时又是如何将它们打包好带上南迁之路的?

陈建斌化身“宝藏大叔”重返故宫

“雍正”陈建斌化身“宝藏大叔”找寻建储密旨

8年前,宫廷情感大戏《甄嬛传》火爆荧屏,虽然剧情精彩、口碑颇高,但陈建斌饰演的“雍正”却被网友扣上了“史上最老气雍正”的帽子。剧中陈建斌不苟言笑、城府颇深,让观众窥见了“雍正”的繁忙与愁苦,同时也给人一种天威难测的感觉。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回宫”陈建斌竟展现了呆萌、淘气的一面,与剧中高冷的形象截然不同。现场,陈建斌不仅在探秘的过程中十分调皮,惹得邓伦、周一围和韩丹彤爆笑不已,还在自己“上朝”的乾清宫化身“宝藏大叔”,对着戏里从未见过的“真家伙”连叹“是真的吗”。在了解到乾清宫内都是原状陈列的真实文物后,陈建斌不但兴致勃勃地绕着龙椅转了一圈,并大胆猜测古时皇帝没事也会这么绕着龙椅思考问题;站在正大光明的匾额下,他还找起了传说中存放建储密旨的匣子,各种天真直率的举动令一旁的故宫专家哭笑不得。

本期,这段珍贵的历史会给邓伦、周一围的文创元素收集带来哪些全新灵感?敬请期待北京卫视本周五(1月4日)21:05《上新了·故宫》。让我们跟着“故宫兄弟”邓伦、周一围以及文创特邀嘉宾陈建斌、韩丹彤一起探索文物南迁时最“重”的一件古物吧。

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周一围

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

《上新了·故宫》本期嘉宾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