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融入直播打赏、婆媳关系等议题
此外,前不久上映的《来电狂响》也获得不少好评。影片改编自意大利中小成本佳作《完美陌生人》,讲述了七个好友在聚会中玩一个手机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通来电、每一条短信、微信甚至广告弹窗,并由此掀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情感风暴。
《来电狂响》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上映15天票房超5.7亿元,在“元旦档”大战中一枝独秀,尽管《完美陌生人》口碑高企,但《来电狂响》还是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笑果”也让观众颇为受落。影片加入了直播打赏、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等中国当下的社会议题,让故事更为接地气。一改原版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取而代之的是爆笑路线,也更为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此外,不同于意大利版中所有戏份基本只在饭桌上完成,中文版的情节拓展到了整座城市,反映出整个城市里的众生百相。
近年,不少电影推出经典重拍。然而,想要超越原作却不是一件易事。事实上,翻拍电影需要背负很大压力,并非单纯地将原作剧情照搬,如何做到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具有新意?成为这些新片的最大考验。
通过梳理可发现,近年来国产翻拍电影成功率并不高。2018年,吴宇森的新版《追捕》上映,最终却口碑“扑街”,网上评分低至4.5分;翻拍自电影《家族之苦》的《麻烦家族》为黄磊导演处女作,影片上映后也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连黄磊多年积累的观众缘也救不了他;2016年翻拍自韩国片《我的野蛮女友》的《我的新野蛮女友》更是遭遇观众疯狂吐槽“太毁经典了”,原版有笑有泪的剧情,在新版里只剩尴尬。
业内人士分析,翻拍自国外电影的作品,在剧情已经被“剧透”的情况下,本身已经魅力减半,如果在本土化方面还未能有好的创新,则更容易遭遇失败。
首先,创作者在选择重拍的题材时,必须相当慎重。首先,这部作品是否在当年拍摄时,存在着技术上的缺失?如果重拍是否能够弥补这一遗憾?例如,风靡一时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就曾利用特效优势,将“座山雕”坐飞机逃走等情节拍摄出来,为影片增加了可看度。
然而,技术再发展,也必须服务于剧情。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重拍影片,故事必须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口味,这样故事才能“老枝发新芽”,而不是被观众吐槽老套。其次,翻拍国外电影也必须着重在本土化方面下足功夫。
当然,本土化不是对本土元素的堆砌,加一个本土角色,或是对一些本土议题生搬硬套,都不是翻拍电影本土化的最佳途径。另外,本土化也不是对原版故事、场景的原味照搬,更不能抱着偷懒的心态,以“重温经典”为噱头,为创作力匮乏“遮羞”。因为,事实证明,观众对翻拍电影的要求会更高,想要拍好必须付出更多心力。( 文/黄岸 )
(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