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历史剧都是时代剧

1月4日、5日,四川人艺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选取了“铁面御史”赵抃直奏漕运、弹劾宰相、治蜀兴川等真实经历,展现他清正廉洁、不畏强权、为民造福的品格与作为。

所有的历史剧都是时代剧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9-01-18 08: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4日、5日,四川人艺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选取了“铁面御史”赵抃直奏漕运、弹劾宰相、治蜀兴川等真实经历,展现他清正廉洁、不畏强权、为民造福的品格与作为。

塑造一代忠臣以史鉴今,简单的事迹堆砌、符号化的性格塑造令人厌倦,创作者选择何种视角、对历史和今天是否真的有话要说,都会在舞台上一览无余。而对“忠”的定义,从赵抃所处时代到当下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代人该如何拿捏把握,也是历史剧创作颇具代表性的话题。演出后举行的研讨会上,戏剧专家对《大宋御史·赵抃》等历史剧的剧本与舞台创作进行了讨论。

彭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

把握历史真实 表达当下立场

当代的历史剧不好写,一方面要把握历史真实,另一方面所有的历史剧也都是时代剧,肯定是通过历史来表达今天的创作立场、今天对历史的思索以及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大宋御史·赵抃》既有时代精神,又有艺术品格。主人公赵抃历经大宋三个皇帝,又在成都留下十多年的为官经历,而且青白江也因他得名,“清白文化”有他自己人格的追求和写照。从具体的创作来说,这个戏把赵抃的性格中两个方面突出了——“忠”和品格的高洁。这个“忠”在今天不应该是单纯对皇帝的忠,更应该是对老百姓的忠,是对人民忠诚。当然,他是封建时代的官员,在他的思想之中的“忠”,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个戏没有给他强加超出时代特征的人为因素,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时期他对江山、皇帝的“忠”。另外,他品格的高洁,“清白”两字是他人生追求。因此,主人公的塑造是丰满的,性格特征也是突出的。

整个戏的演出节奏和审美追求体现了民族化,舞台设计、意蕴都有民族审美。表演也比较平实自然,节奏非常流畅,切换场很干净利索、丝毫不拖沓,对于今天历史剧的创作有一定的探索和启发意义。编导力求从台词处理上接近当下语言特征,贴近观众。

但是人物语言追求时代特征时,要牢牢把握住正剧的风格,语言处理上适当把握火候。这部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值得肯定的,对于赵抃与皇帝之间的人物关系,对于赵抃坚决与贪官污吏做斗争的内心动机寻找,还可以再突出一些“为民”。

陈蔚(国家一级编导、中国歌剧院导演):

“任务戏”更需要想象力

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麻辣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有精神内核,又有观赏性。编剧陈丽遥用一位谏官,两座城池,三个皇帝,五六个大臣,十来个百姓,一百多篇奏折,形成了一个时空层叠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话剧的写作方法,但是又将笔墨集中在话剧最擅长的人物刻画上,这就是“如月在水”,人物写得生动,形象清晰又丰富。正如苏轼的《赵清献公像赞》:世有公像,如月在水,表而出之,后学仰止。

这个作品是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产生的,但是导演并没有把它简单地处理成一个所谓的政治任务,而是将内容用想象力艺术地呈现在舞台上。话剧作品一直和时代发展脉搏紧紧相扣,《大宋御史·赵抃》具有时代审美的担当,对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恰当的把握,导演所抓住的核心内容,也是观众内心所期待的画面。而且作为四川的话剧有四川的地域文化和麻辣风格,还有一些川剧的使用,看起来是非常有滋味的。

宋代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高峰,这个戏视觉有灵气,既丰富多彩又高度统一,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又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书卷味,符合宋代美学的风格,元素的提炼准确,舞台空间处理得张弛有度。

我们说,从高潮看全局,就是要在核心事件、核心人物、核心场面和核心段落上下功夫。把这些核心再一次提炼出来,戏剧张力会更大。比方说赵抃冒死进谏那场戏,舞台手段的运用还不够,应该更极致。再“诗意”的舞台都是为了打造“铁面”御史,那些麻辣、幽默,都该服务于击中人心。

(陈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