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清音会如何让老戏“演”出新感觉

自传统艺术开始寻求新观众之时,京剧作为国粹寻求了多种方式,无论是创新拆解还是“放下身段”,以各种姿态探寻着主力用户群的思维逻辑。2017年3月,王佩瑜在《朗读者》中,以京剧唱腔念白朗诵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随后在《奇葩大会》上给现场观众以通俗的方式上了一场京剧课。

京剧清音会如何让老戏“演”出新感觉

来源:北京商报    2019-01-18 08:48
来源: 北京商报
2019-01-18 08: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传统艺术开始寻求新观众之时,京剧作为国粹寻求了多种方式,无论是创新拆解还是“放下身段”,以各种姿态探寻着主力用户群的思维逻辑。在此之中,王佩瑜在2010年创立“清音会”,以近距离、沙龙的演出形式,搭载新兴手段,传承京剧文化和历史,拉动了一波京剧的新观众,同时以王佩瑜本人进行的多重跨界以及综艺上的频频亮相,让曾经“白发多、黑发少”的观众比例被对调,使得年轻人逐渐走进了京剧演出的现场。

回归老戏唱腔

“京剧清音会实际是受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演出现象‘清音桌’的影响。当时,北京城内皇帝驾崩,所有演员都不被允许粉墨登场敲锣打鼓唱戏。这对于以演出为生的戏曲艺人来说无疑是非常重大的打击。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经人指点,不能粉墨登场的演员们开始在茶馆等一系列小型演出场所,以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不扮上戏,身着当时的便服清唱。”京剧清音会创始人王佩瑜曾在现场这样介绍道。

自2010年创立至今,京剧清音会已经走过八年时间,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城市、剧场演出。据了解,在京剧清音会的现场,王佩瑜保留了《搜孤救孤》、《捉放曹》等经典老戏唱段,给予观众以深度讲解。除此之外,京剧清音会现场也尝试搭载了候场时的后台直播以及弹幕等创新玩法。

而2018年,也是王佩瑜宣布回归传统剧目演出的一年,而至于为何要做老戏,王佩瑜也曾解释道:“我认为京剧的四功五法、经典剧目,在一百年前就已达到巅峰。”

多元跨界呈现

在回归老戏之前,2017年,王佩瑜参加了多档现象级综艺,扮演了其中不同角色,而节目中不失时机的京剧表演让“瑜老板”的形象被综艺节目的受众所熟知,一批年轻观众逐渐将目光转到京剧之上,同时也扩大了京剧清音会的观众群。

2017年3月,王佩瑜在《朗读者》中,以京剧唱腔念白朗诵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随后在《奇葩大会》上给现场观众以通俗的方式上了一场京剧课。除此之外,王佩瑜在《梦想的声音》中以学院身份挑战歌曲《心在跳》,也曾在《跨界歌王》第二季中担当评委,点评诸位明星的跨界演唱。

除透过综艺让京剧以更大频次呈现在观众面前,王佩瑜通过其创办的“瑜音社”制作的喜马拉雅音频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已经达到了100期,截至目前,总播放量达243.7万次。而与京剧清音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瑜乐京剧课”在走进校园,穿梭全国的情况下演出达30余场,数据统计,已经有超过1.3万人参与其中。

以品牌带传播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王佩瑜个人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以本人为轴心进行的京剧传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京剧清音会之所以能够收获到关注目光,首先是因为其着装贴近大众,其次在演出过程中不是一味地以戏曲做内容主导,而是以传播京剧文化、历史,和戏曲演唱相结合,使京剧不再晦涩难懂。但究其根本,王佩瑜提升了京剧在大众面前露出的频次,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与当下新兴行业相结合。

“我还能做什么?我必须告诉观众,什么是京剧,前辈们做了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我需要观众,就如同100多年前,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也需要观众,并由观众培养起来一样。”王佩瑜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而中央戏剧学院前教授陈子度也表示,虽然现阶段京剧搭载了很多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但目前京剧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仍是观众处于培育期,专业人才稀缺也是因此导致。所以未来,走进校园进行传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除定期巡演进高校以外,初中、高中甚至小学,都应该普及京剧的基本知识,而这种行为不光能拉动京剧知识的普及,还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寻求一批对京剧感兴趣的专业人才。“这也是为京剧的后备力量做存储。”

(陈莉)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