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拜师中国师傅学“打铁”:期望带中国文化“回家”

(李晓伟 陈昊)叩首、敬茶、呈拜师帖、训话……行完一整套中国传统拜师礼,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非瑞(abdullhaalfiroz)与两位中国师兄一起,正式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的“关门弟子”。

“洋学生”拜师中国师傅学“打铁”:期望带中国文化“回家”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1-28 11:5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01-28 11: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孟加拉国留学生非瑞师兄弟三人与师傅郭海博合影。陈昊摄

中新网石家庄1月28日电 (李晓伟 陈昊)叩首、敬茶、呈拜师帖、训话……行完一整套中国传统拜师礼,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非瑞(abdullhaalfiroz)与两位中国师兄一起,正式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的“关门弟子”。

郭海博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的传承人。2004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记者在郭海博位于石家庄的艺术展馆看到,数十幅铁板浮雕作品悬挂其中。微笑的女孩、憨态可掬的顽童、一脸沧桑的老人,还有老屋、古井、瘦马,都在铁板上以金属特有的色彩呈现开来。或喜、或悲、或高亢、或低沉,铁板浮雕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制作者的感情沉浸在铁板中,让原本冰冷的金属充满了艺术的温暖。

非瑞按照中国传统拜师礼向师傅敬茶。陈昊 摄

“能成为郭老师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我爱铁板浮雕这门艺术。”非瑞操着还有些生硬的中文说道。“铁板浮雕需要先绘画、拓印,经过无数次锤锻后,再配以打磨、上色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在我的国家,这种复杂的艺术并不多见,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门艺术,并为我的父亲亲手制作一副肖像。”

拜师仪式上,郭海博劝诫非瑞学习铁板浮雕并非易事,更对自己这个“洋弟子”寄予了不小的希望。

“一副铁板浮雕作品需要经历数万次的锤击方能成型,制作一件作品通常需要几个月。期间除了噪音,更多的就是孤独作伴。习惯了这些,眼中的名和利就变得淡了,把铁板浮雕艺术一直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郭海博说。

  非瑞与师兄共同宣读拜师帖。 陈昊 摄

郭海博表示,非瑞是孟加拉国人,现在在中国留学,并且在中国拜师学习铁板浮雕艺术,也就是说,中国也是非瑞的第二故乡。希望非瑞能勤奋学习,刻苦修炼,在传统金属浮雕艺术上有所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谈到未来,非瑞充满了期望。“我知道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孟加拉国有很多中资企业,我希望未来能够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我在中国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希望在此期间跟随郭老师学习更多中国的文化,并将这些带回家乡。”(完)

(李晓伟 陈昊)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