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 :用千年习俗迎接春天

11岁的小学生黄浩扮成牧童,他手持彩鞭,唱着《鞭春喝彩歌谣》,鞭打“春牛”耕作,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村民们延续着‘立春祭’传统,比如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吃青菜等等议程,如此礼数周全,实在难能可贵。

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 :用千年习俗迎接春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2-04 18:0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02-04 18: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用千年习俗迎接春天

九华立春祭现场谢丹摄

(新春见闻)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 :用千年习俗迎接春天

中新网衢州2月4日电(记者 周禹龙)4日,浙江柯城九华乡妙源村,来自五湖四海热爱民俗文化的名人、嘉宾与当地村民欢聚一堂,共同祭祀春神句芒,再现迎春祈福传统民俗。

妙源村,是全世界唯一一处完整保存着供奉春神句芒习俗的地方。2016年,以衢州柯城“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立春,当地村民都会在梧桐祖殿举行大型的祭春活动。

鞭打“春牛” 谢丹 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上午9点,伴随着梧桐祖殿外24名身穿绿衣、头戴柳条圈、手提油纸灯笼的少男少女吟诗悦唱,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吉时到!迎春……”9点18分,随着司祭吴炜杰一声高亢的吟唱,梧桐祖殿内,人人都带着虔诚和敬意,依次向鸟身人面、掌管世间万物生长的春神敬献花篮、供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农耕丰饶。

“九华立春祭,八龙报喜喧。”“好啊!”“一夜连双岁,击更分二年。”“好啊!”“柯城春来早,梧桐惠凤冠。”“好啊!”……气势恢宏的立春喝彩谣在大殿内激荡,在蓝天下回响,仿佛一下子叫醒了整个春天。

  每年立春,当地村民都会在梧桐祖殿举行大型的祭春活动 谢丹 摄

祭春仪式结束后是鞭春牛仪式,63岁的老农徐明仁,牵着角挂大红花的自家耕牛,开始了春耕第一犁。11岁的小学生黄浩扮成牧童,他手持彩鞭,唱着《鞭春喝彩歌谣》,鞭打“春牛”耕作,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我喜欢耕田、种菜,这次终于当上鞭春牛的老农,太开心了,每年我都来看,很羡慕当老农。”徐明仁告诉记者,2个多月前就打听到村里要找老农,他是第一个报名,还找出家里的斗笠、蓑衣等等农具,自己先“排练”了一番。

“太有仪式感了,太令人兴奋了!”第一次体验民俗活动的国际南非班的lee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和当地百姓一起欢度中国新年,一同感受自然,不但欣赏到传统民俗的魅力,还体会到了民间文化的伟大。

“村民们延续着‘立春祭’传统,比如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吃青菜等等议程,如此礼数周全,实在难能可贵。”中国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表示,从前礼俗活动而今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俗文化,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更展示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中寻到追根溯源的初心。

“瞧我们的春糕馆,这可是妙源春神文化的产物。”村民龚元龙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原是一座破旧的老年糕厂,而今却“脱胎换骨”成了“香饽饽”,村民们用紫薯、菠菜、珍珠香米、糯米等加上天然的山泉水制成了五颜六色的年糕,这样的春糕软糯可口,远销中国各地。“来来来,尝一口春糕,风调雨顺;再尝一口,吉运整年。”

站在梧桐祖殿门口,记者看到不远处潺潺的妙源溪边,柳树的枝条在和煦的春风里摇摆,草木青翠,春意盎然;广场上人山人海,记者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在青山绿水间荡漾……这笑声,正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礼赞。(完)

(周禹龙)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