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创新表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歌让这首“寂寞”了几年的小诗《苔》成为亿万奋斗者的励志格言。厚重的文化情感加上磅礴的现代风范,《经典咏流传》节目让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焕发出昂扬的生命力。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创新表达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2-08 08:00
来源: 人民日报
2019-02-08 08: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歌让这首“寂寞”了几年的小诗《苔》成为亿万奋斗者的励志格言。厚重的文化情感加上磅礴的现代风范,《经典咏流传》节目让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焕发出昂扬的生命力。

清华上海校友合唱团用中、英、法、德、俄五种语言演绎《登鹳雀楼》,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世界眼光”;著名华尔街投资人罗杰斯的两个女儿,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演唱《声律启蒙》,中国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如歌般流淌;陕西方言演绎的《别君叹》,则给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地域文化诠释……今年,《经典咏流传》继续把诗词经典与流行音乐相结合,通过“和诗以歌”的创造性转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文艺表达。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更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因此不难理解,不同国度、不同语言、反映家国情谊的内容成为今年节目的重点之一。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契机。当一家人围坐电视旁,听着优美的曲调歌咏出传统诗词,“大珠小珠落玉盘”,热闹劲儿多了,年味儿浓了,传统经典融入人们生活,浓厚的“文化年俗”氛围也被营造起来。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已经与传统经典创作时代大相径庭,如何让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亲近生活、融入日常?将经典与当下潮流巧妙结合,无疑是很好的探索方向。而今音乐与诗词重逢,流行与古典碰撞,人们因此对诗词歌赋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带来传统文化的持续升温。

除了欣赏电视里的表演,让年轻人惊喜的是,在去年“诗词知我心”融媒体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读诗成曲”新媒体产品,人人都能参与“创作”并分享一首专属自己的歌曲。由此,每个人也在为传统文化“活起来”助力。(梁子良)

(梁子良)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