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知知网至今,翟天临的学霸人设瞬间崩塌,甚至牵连到其母校北京电影学院的相关老师。不过,此事依然在继续发酵。有网友扒出,翟天临的高考成绩仅348分,远够不上学霸的标准。其硕士论文也疑似抄袭。
昨日下午,在沉默多日后,翟天临通过微博发出声明,向外界致歉,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院的一切调查,接受学院做出的一切决定。声明中,翟天临还表示,自己将退出北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同时,昨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学院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有关材料进行了调取和初步审查,目前已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并通知翟天临本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也回应翟天临事件:已与本人进行沟通 将依法依规按程序作出处理
本人道歉
论文写作中心存侥幸 愿意配合学院的一切调查
从春节后至今,翟天临的“不知知网”事件愈演愈烈,而作为当事人,除了翟天临工作室2月8日就此简短发声外,翟天临本人并未有任何回应。值得一提的是,翟天临工作室曾在声明中表示,网传的学术造假、学术掺水等无端猜测,是对翟天临的严重侮辱。不过,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昨日发现,此条声明已经被工作室自行删除。
昨日下午,沉默多日的翟天临终于首次发声。“近期网络因为我论文问题引起的讨论,让我懊悔不已、深度自责。“翟天临在微博中称,这几天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是虚荣心和侥幸心让自己迷失,是自己的不当行为,让学校声誉被连累,让学术风气被影响。”在声明中,翟天临还表示,自己愿意配合学院的一切调查,毫无推卸地承担责任并接受学院做出的一切决定,并宣布正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虽然在声明中并未就论文疑似抄袭一事做出明确回应,但翟天临提到,因为取得了一定成绩,内心开始飘飘然,开始吹嘘自己,这种不良的心态被带到论文写作中,心存侥幸忘记初衷。“我本应牢记,诚信是一切的准则。在此,我也要向被我影响到的相关论文作者真诚道歉。”
疑点重重
论文疑似抄袭 自曝高考分数被疑有假
在翟天临学历掺水事件后,有媒体曝出,翟天临是补录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的。记者通过北电研究生院官网查询确认,该校2014年7月8日曾发出公示,根据择优录取原则,综合审查后,补录翟天临为博士研究生,报考专业为电影学,并予以公示。记者在其官网查询,同年的5月19日,该校官网曾公布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及拟录取结果,在电影学专业的34名考生中,翟天临初试成绩为227,复试成绩85,总成绩为80.3,在该专业的34名考生中排名第五,从分数来看是达到了录取标准。
根据媒体报道,通过知网系统对比、查重,翟天临的论文疑似抄袭,其硕士学位论文《“英雄”本是“普通人”——试论表演创作中的英雄形象与人性》,知网查重结果显示,翟天临的硕士学位论文共32628字,重复字数为11818字,总文字复制比为36.2%,去除引用文献部分,文字复制比仍占25.9%。翟天临论文中,疑似剽窃观点和文字表述占比最多的章节为第三章,8579字中疑有4722字和他人文章重复且均未引证。其中55%的文字复制比以陈坤、秦辉和于声瑞三人文献为主。
翟天临是山东青岛人,公开资料显示,他是2006年考上的北京电影学院。记者查询得知,当年山东文科的一本线是568分,山东省文科状元高考总分678分(其中有20加分),其中,语文112分,英语135分,文综267分。翟天临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他的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数学19分,但小三门成绩好,几乎满分。不过,有网友质疑,山东省文科状元的语文也才112分,文综267分,难道翟天临的分数比状元成绩还高?
有网友翻阅出2007年山东现代教育艺术类指导专刊,文中显示,06年北京电影学院只收录了两位学生,高考成绩分别为402分与348分,一名是翟天临,另一名是马晓灿。也就是说,翟天临高考最多只有402分,离他所说的一本线有160多分的差距。
相关回应
北电:北京市纪委介入
北大光华:将依法依规按程序作出处理
昨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其官方微博回应:就初步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与翟天临本人进行了当面沟通。学院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持零容忍态度,将会对翟天临事件依法依规按程序作出处理。
同时,北京电影学院官方也发布了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度情况说明。说明称,对近日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翟天临一事,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期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成专项工作组,进驻学校督促展开工作,市纪委市监委对相关问题调查工作进行督导。连日来,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有关材料进行调取和初步调查,目前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并已通知翟天临本人。对于网友反映的其他问题也将陆续进行调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文化快评
在“学术门”事件发酵数天之后,当事人翟天临于昨日下午发表了道歉信。对此,文化评论员和业内专家又如何看待?
翟天临道歉, 既要承担后果也应直面问题核心
■韩浩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
在翟天临的道歉信中,翟天临表示“懊悔不已、深度自责”,“虚荣心和侥幸心让我迷失了自己”,同时也愿意承担后果,“积极配合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切调查”,“正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翟天临在处理“学术门”事件给他造成的形象危机时,确实缺乏足够的诚实。在事件发生的当天,翟天临工作室便发出《严正声明》,全部否认了网友提出的四点质疑,并发出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剧侵权方的法律责任”的强硬观点。这表明在事件初期,翟天临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对社会规则的破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存有“蒙混过关”的心态。
如果不出意外,翟天临会接受调查结果,很有可能学历被取消。但这只是承担了他个人学术不端所带来的后果,至于被他抄袭的作者、以及由此引发公众对社会规则的信任损失,翟天临已经没法进行有效的补偿与修复了。况且在道歉信里,他的重点放在了心态上的“飘飘然”、“吹嘘自己”,并没有直面公众关注的“抄袭”行为——以“影响”一词一笔带过抄袭嫌疑,才是道歉信没法平息舆论的真正原因。
翟天临在道歉信中强调自己是名年轻人,但这不是获得公众原谅的理由,毕竟还有无数年轻人,在付出他们的心血与汗水,拥挤在考研考博的狭窄路上,同为年轻人,翟天临最应该做的是踏实学习、公平竞争,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成绩与荣誉,而不是通过见不得光的办法“走捷径”。
道歉信的发出,可能会为翟天临“学术门”事件画上句号,这已经是他在这起事件里个人所能作出的最大承担。但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时,当事人能否不装无辜,不色厉内荏,这还是没法保证的事情。
作者简介
韩浩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专栏作家,著名文化评论人,媒体人。出版有作品集多种。
老实学子的天问:翟天临为何能够一路畅通无阻?
■张丰(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
青年演员翟天临就自己论文抄袭的丑闻发表道歉信。但是,整件事看起来并没有完,有正宗北大毕业的朋友,轻松指出翟天临道歉信中的错误,而好事的网友,把调查指向了翟天临的高考成绩。
可以看出,翟天临的“学霸人设”,并不像他道歉信中所说的那样纯属一时虚荣心发作,而是多年的经营。如果高考是想办法进入的电影学院,此后在硕士、博士期间抄袭,也就顺理成章了。有好事的网友,甚至在追查他中学时的表现。随着更多信息披露,一个更真实的翟天临会赤裸裸地显现出来。
翟天临的问题可能在于,他的造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个博士后,竟然不知道“知网”,说明根本没有从事过任何学术活动。抄袭论文,竟然抄袭同为演员的陈坤,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只能说明在翟天临看来,并不存在任何暴露的风险。
揪住翟天临不放的网友,也并不是简单为了获得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而是被翟天临彻底激怒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考上电影学院或者北京大学,都面临着登天一般的困难。读到博士的人,为发论文绞尽脑汁,身心俱疲,遵守规则的老实人,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这种反差。
如果现在对翟天临的质疑(从高考成绩到博士论文)最后证明都是真的,那就不止是翟天临自己的问题,而是有一条清晰的“捷径”。哪些人有资格走这条捷径,需要什么样的代价,其中又有什么见不得光的规则,北京电影学院有责任澄清整个环节。
包括《人民日报》这样的主流媒体都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有纠错功能,网友的热情,会摧毁翟天临,但是在他倒掉之后,我们还必须搞清楚是什么造就了翟天临,并且堵住那条漏洞。否则的话,整个质疑活动只能算是一场演出。
作者简介
张丰,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
大学艺术创作专业 需要开设理论研究型的博士学位教学吗?
■谢飞(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教授)
毕业于我院的博士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一事成为近期热点,去年六月底的这张照片又被爆出来了。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科学地查证,妥善处理,诚信与公平乃个人与社会之本,爱护与培养青年人才也是我们的责任。
文革后,我国大学重新开设了研究生教学。1986年,我们北京电影学院才开展艺术硕士的教学,90年代又提出了开设博士学位教学。对后者当时我是反对的。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于1950年,在培养电影各专业的职业型人才上硕果累累,说是撑起了中国电影业职业人员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但它和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一样,是一所独立的“艺术专科学校”,不像一些综合大学里的艺术、电影分校那样,在分校以外还有多种资源可运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办研究型的博士教学是很不恰当的。据查,毕业过李安、马丁斯科塞斯、卢卡斯等电影大师的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校、南加大电影学校等著名学校里,多数也主要是本科和艺术硕士教学;南加大里数十个学科中,只有剧作和评论专业属于理论型的专业,其中只也只有评论专业设有博士学位。
在退休前后的这三十多年里,我主要在教授本科和创作型硕士研究生,前者要通过拍摄毕业短片及短论文,后者要导演短片或长片及创作体会论文方可合格毕业。我不愿意也教不好理论研究型的博士,因为按国内高校的现行教学规则,博士只有理论研究型的,不仅要发表数篇理论文章,博士毕业论文必须是十万字以上的史论专著,这对于在本科和硕士阶段不是史论研究学科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样情况的导师亦然。学院多年来的博士教学实践不仅没出现什么杰出优秀的理论人才,博士论著被出版和引用的也属极少数。低劣、抄袭的现象倒是常有发现。事实还是证明了,像我们电影学院以培养史论研究的“电影学系”可以设立博生研究生教学,其它以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编、导、演、摄、录、美、制、动画等专业是不适合的,也没必要开展这样的纯理论研究型的博士研究生教学!
也许有人会说学位设置规则都是西方国家的,我们可以创造自己“有特色的”的教学体系。如果真觉得获得个博士桂冠风光,我觉得不妨改革一下,在艺术高校里设立“创作型的博士学位“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学习拿出更高质量的、能公映公演的艺术作品毕业,而不是十万字的论文。三十多年来,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硕士毕业生里就涌现了远的如陆川(《南京南京》)、姜伟(《潜伏》);近的如万马才旦(《塔洛》)、文牧野(《我不是药神》)等优秀导演人才,可谓硕果累累。我们为什么要僵死地按西方的模式,让所有艺术职业性专业只能去培养纯理论研究的博士生呢?艺术教育以出创作专业人才、出作品为主要目的,而盲目引进的纯理论研究制度,只强调发表文章,出版专著,连学校内创作型教师评职称时,反映教师真实艺术与水平和能力、公映并获得好评奖项的电影等创作作品也不能算数,非要发表的文章和著作。这似乎也是这些年各大学平庸、拼凑、抄袭的各种论文泛滥的原因之一。
对艺术创作专业高等教育中,是否应该和如何办博士学位教学的问题上,我们的高校领导与管理部门、教授教师及学生们,是否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来研究、探讨一下?
作者简介
谢飞,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教授,曾导演《日出》《本命年》《湘女潇潇》等
原标题:翟天临致歉:愿意配合调查 退出北大博士后工作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