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类综艺”别扎进死胡同

新的一年,荧屏上涌现一大波观察类综艺。有人不无戏谑地表示,观察类节目三大宝:催恋、催婚、催生娃。有观众在微博上统计,热门生活观察类综艺《我家那闺女》前三期节目,四位女艺人共被催婚了23次。

“生活观察类综艺”别扎进死胡同

来源:千龙网    2019-02-27 07:45
来源: 千龙网
2019-02-27 07: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的一年,荧屏上涌现一大波观察类综艺。不管是主打女明星私下真实生活的《我家那闺女》、90后社交观察类真人秀《美好的遇见》、聚焦女明星婚恋生活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在收视表现上都不错。不过,虽然美其名曰包含婚恋+观察、夫妻+观察、亲子+观察等多种形态,但当下观察类综艺的路子,似乎越走越窄。有人不无戏谑地表示,观察类节目三大宝:催恋、催婚、催生娃。

情感观察类综艺大多采用“真人秀+演播室”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让观众聚焦于艺人的日常生活,艺人也存在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被催婚等无奈的问题,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观众吃着艺人带来的“瓜”的同时,还可以从演播室中明星父母等嘉宾的讨论发现更多明星生活细节,从而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

在不少该类节目中,凡是女艺人生活中出现的男性朋友,都免不了被强行组合,吃饭、聚会和业余生活也全都被单身、结婚的话题充斥,各路好友轮番上阵,有的口头劝婚,有的则直接给介绍对象。单身女艺人已经从被父母催婚,变成了被朋友催、被路人催。有观众在微博上统计,热门生活观察类综艺《我家那闺女》前三期节目,四位女艺人共被催婚了23次。

事实上,催婚、催生娃一直都是困扰着青年男女的人生难题,观察类节目及时洞察到了这些问题,其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深入探讨和疏解亲子关系、两性关系,纠正错误的人生观、婚恋观。评论人百草认为,目前这类节目表现出的反而是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认同、默许,甚至强化和渲染,让催婚、催生娃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正常现象,“观众是来向节目‘取经’的,结果却被洗了脑。”

很遗憾的是,关于独居女艺人的生活问题、关于大龄女主持的职业困境、关于运动员退役后的人生选择,以及代际沟通的障碍等等,都淹没在“催婚”二字里,对于正确的择偶观、婚恋观的探讨,却鲜少在该类节目中有所传递。观众的反馈,已经让观察类节目制作方意识到,不该一头扎进婚恋的死胡同。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闺女》,已经开始弱化“催婚”。

(徐颢哲)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