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讲好秦文明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韦衍行) 4月1日下午,“清明祭初组 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进行参观采访,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始皇兵马俑的独特魅力。”  针对公众比较关心的对秦始皇兵马俑能否进行进一步发掘的问题,侯宁彬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掘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讲好秦文明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 人民网
2019-04-01 22: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韦衍行) 4月1日下午,“清明祭初组 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进行参观采访,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始皇兵马俑的独特魅力。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候宁彬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也是兵马俑发现45周年。虽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未来仍有许多工作要完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表示,现在大家进到博物馆以后,了解的可能仅仅是兵马俑:“兵马俑跟秦始皇陵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它的主人是谁?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什么?这是很多游客参观完了以后没有了解到的。”

因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计划在2030年之前建设铠甲坑博物馆、水禽坑博物馆等等,将与秦历史相关的内容向公众一并展示,“讲好秦文明的故事、秦统一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针对公众比较关心的对秦始皇兵马俑能否进行进一步发掘的问题,侯宁彬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掘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这些文物在地下已经埋藏了两千多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一但发掘出来,文物本体和它周边的湿度及温度环境将会产生剧烈的变化。”

秦兵马俑一号坑

候宁彬现场举了一个例子——彩绘在发掘出土后,四五分钟之内就会迅速弱化甚至脱落。这就是环境变化导致水分急剧流失,秦俑表面的一层生漆层连同上面的彩绘同时就会脱落掉。“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都不主张对地下文物进行大面积的发掘。”候宁彬说。

在过去,兵马俑的修复是全手工完成的,发掘出来以后先洗陶片,再拼接,不仅耗时长,而且极有可能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引进计算机虚拟修复技术之后,文物修复的效率提高了,对文物本身的伤害也减少了。”候宁彬自豪地说,“过去十六个人一年或许只能修五到六件,引入新技术以后能达到十五件。”他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能拍一部类似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游客对兵马俑的修复过程有更直观的感受。

  正在修复中的部分兵马俑

作为全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兵马俑已经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城市进行展出,可以说是中国文物外展的一大热点。“兵马俑的展览、尤其是出国展览,一般都会提前2到3年来预约,现在2021年的展览档期已经全部约满。”候宁彬介绍,“许多欧美国家目前仍在与我们沟通关于兵马俑展览的事,美国的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正在和我们预约2021年以后的展览。”

(韦衍行)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