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别扎堆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在部署艺术创作工作时,在表现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多会有侧重地进行引导,如鼓励文艺单位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创作,向扶贫等重点工作倾斜等。有的院团缺乏创作主动性,一味听从;有的虽然在创作题材上有所创新,但存在蜻蜓点水的情况,缺乏应有的深度与温度。

艺术创作别扎堆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9-04-29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在部署艺术创作工作时,在表现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多会有侧重地进行引导,如鼓励文艺单位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创作,向扶贫等重点工作倾斜等。这种引导与鼓励,本质上是对当地文艺事业的一种规划,有利于发挥文艺讴歌时代、歌唱人民的作用。但如果掌握不好其中的度,便可能出现扎堆的情况,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艺术创作扎堆的现象由来已久。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文艺事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以及相关部门更加注重规划引领,以往几个院团排一个故事的情况已很少见,但题材扎堆现象仍很突出。

以东部某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该省共创作各类舞台艺术作品近百部,红色文化题材有30部。红色文化题材多说明当地重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30部作品有多部作品聚焦了该省的同一历史事件,只是表现的角度不同。如此一来,这些作品往往会失去了自身特色,互相之间形成内耗。

上述一省的题材扎堆情况虽属极端,但在其他地区并非完全不存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文艺创作单位盲目跟风,没有尊重艺术规律,没有静下心来琢磨创作主题。有的院团缺乏创作主动性,一味听从;有的虽然在创作题材上有所创新,但存在蜻蜓点水的情况,缺乏应有的深度与温度。

文艺创作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作品存在的根本在于人民需要。这就要求文艺界进一步擦亮自己的“镜头”,用手中的笔写好现实生活,写出百姓爱看的故事。

当然,好的文艺作品一方面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同时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相关部门在制定本地的艺术创作规划时,首先要明确一个思想,即活跃某一领域的创作,补齐某方面的短板,避免某个题材泛滥,最终出现有量无质的情况。在具体操作层面,各地不妨通过定期举办创作交流活动互通信息,及时掌握业内创作动向,避免创作题材一窝蜂。同时要多到基层采风,找到符合院团特色而又新颖的创作角度。(芭 蕉)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