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传茗诞辰110周年 “朱门昆旦”三代同台演出

今年是昆曲“传字辈”艺术家朱传茗先生诞辰110周年。5月25日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纪念昆曲‘传字辈’艺术家朱传茗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系列展演”昆曲折子戏专场在中国大戏院精彩上演。

纪念朱传茗诞辰110周年 “朱门昆旦”三代同台演出

来源:东方网    2019-05-25 21:46
来源: 东方网
2019-05-25 21: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5月25日报道:今年是昆曲“传字辈”艺术家朱传茗先生诞辰110周年。5月25日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纪念昆曲‘传字辈’艺术家朱传茗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系列展演”昆曲折子戏专场在中国大戏院精彩上演。

朱传茗是中国近现代举足轻重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音乐家。自幼跟随父亲朱鸣园学习昆曲堂名,后带艺入苏州昆剧传习所。他扮相端庄秀丽、嗓音清丽柔润、身段优美大方、表演细腻传神,是“传”字辈演员中最出挑的旦角。1925年起,朱传茗常在上海笑舞台、新世界、大世界演出,风靡剧坛,是新乐府、仙霓社昆班的中坚力量,时剧界将他与梅兰芳并称,誉为“北梅南朱”。同时又精于笛艺,备受曲界推崇,曾应邀为梅兰芳配演或擫笛,亦曾为梅葆玖授艺。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仙霓社解散,朱传茗从舞台转向杏坛。他长期在沪给曲友们授曲教戏,并一度出任上海戏剧学校(该校成立于1939年,停办于1945年)的昆剧教师。朱传茗的弟子们后来都成为了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有些秉承朱老师的愿望成为了昆曲的教育家,他们培养除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昆曲舞台上优秀旦角演员。其中,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澎派”艺术创始人,上海第六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奨榜首张洵澎就是昆旦艺术传承中的重要一员。

本次纪念演出将三代“朱门昆旦”以特殊的方式相聚舞台:朱传茗的“艺”、弟子张洵澎的“传”、再传弟子张冉的“承”。张冉是一位“90后”的昆坛新秀,在上海昆剧团的大力支持下,演出了《雷峰塔·断桥》《贩马记·写状》和《南柯记·瑶台》三出风格各异的昆曲经典折子,用艺术的语言跨越时间的重阻,用昆曲的表现与前辈大师对话,力求多角度展现“朱门昆旦”的艺术风采与魅力。

“对于昆曲艺术,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次,在我的恩师张洵澎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挖掘整理和传承了恩师的恩师朱传茗先生的一些代表剧目,我觉得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张冉说,“作为年轻一代的昆曲演员,能够对昆曲艺术的传承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我觉得非常幸福。”

此次演出由张冉昆曲艺术工作室主办,上海昆剧团全情奉献,为纪念演出贡献了强大支持。著名昆曲演奏家林峰、钱寅、李琪、杨子银担任司鼓、司笛,国家二级演员赵文英、娄云霄、贾喆,青年新秀徐倪浩、陶思妤、卫立、安新宇等倾情助演,为观众奉上了精彩的表演。

(柏可林)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