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我都是通过研究剧本来选演员

谈及对本届亚新奖的期待,宁浩说,只想“看到更多青年导演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也是评委们的共识。”  为了吸引投资和获得良好的票房成绩,不少新人导演的电影,不惜成本启用“流量明星”。

宁浩:我都是通过研究剧本来选演员

来源:钱江晚报    2019-06-18 16:12
来源: 钱江晚报
2019-06-18 16: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没有资金,没有流量明星,新人导演如何出头

宁浩:我都是通过研究剧本来选演员

  宁浩

本报讯 6月17日上午,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了亚洲新人奖评委见面会,评委会主席宁浩,携苏有朋、谭卓、石井裕也、谢福龙一同亮相。

曾被视为“电影新人”的五位评委,侃侃而谈当年事业起步时遇到的困惑与瓶颈,并为电影新人们现场支招。

一场评委见面会,变成了一堂干货十足的“新人培训课”。

2005年,入行不久的宁浩以《绿草地》获得亚新奖肯定,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鼓励。

谈及对本届亚新奖的期待,宁浩说,只想“看到更多青年导演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也是评委们的共识。

电影新人难出头,一直是行业难解的问题。那作为前辈,这些评委又给出了怎样建议?

“大概是在十几年前吧,我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投资。我们需要有很强的推销自己的能力,要显得非常成熟,去跟投资方接触,让他们信赖你,然后才能把资金交给你。”宁浩说。

以影片《编舟记》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日本青年导演石井裕也补充说,资金确实是一大困难,在作品还没有获得认可前,“如何保持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至关重要。”

为了吸引投资和获得良好的票房成绩,不少新人导演的电影,不惜成本启用“流量明星”。

对于这种现象,宁浩说,自己的团队每次都是通过对剧本的研究来选择演员的:“从创作视角来看待作品和演员的选择,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不会区分流量明星或者没有流量的明星,这些词我觉得都有点不太公正。对于一部作品来说,他们都是演员,是不是合适才是我们第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给他们赋予其他意义。”

苏有朋在执导《左耳》时,大胆启用新人演员,影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以及近5亿元的票房。

他分享了自己选择新人的标准:“一个是非常适合角色,另一个是他们真心希望做个演员而不是明星,当然,聪明、有悟性也不可缺少。”

关于“新人导演如何吸引明星参演”的问题,苏有朋说:“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个好演员最希望遇到什么呢?就是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监制,那你就用这个来吸引他们。”

本报记者 裘晟佳

裘晟佳

(裘晟佳)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