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对于科技和网络世代的反思,在热门剧集《黑镜》中体现得十分透彻。“黑镜”意指当你面前的电子设备熄灭时,它即成了一面黑色的镜子,你的脸将浮现其上。稍稍离开电子设备和网络世界的你,在这一刻,最好思考一下你和它的关系。所以黑镜命题可以被无限延伸,但对象永远只有两个:人类、科技。
对于二者关系的观察和反思,不仅存在于《黑镜》等剧集和电影中。在剧场中,依然有艺术家对此投入着热切的关注与思索。不过与《黑镜》不同的是,这位导演没有选择原创,而是将世人最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放在当下的时代重新演绎和解读。这位导演是奥斯卡·科索诺瓦斯,这部被再造的经典是莫里哀的《伪君子》。
今年7月,《伪君子》作为第八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剧目,将首度亮相北京。这部戏剧讲述了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贡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答尔丢夫锒铛入狱,奥尔贡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欢喜的故事。无论你此前是否看过《伪君子》,相信奥斯卡导演的版本,一定会带给你耳目一新的体验。
《伪君子》剧照
人人都是伪君子?基于社交网络“黑镜”命题的深刻反思
在《伪君子》的舞台上,出现了了手机、电脑以及出现了社交网络的界面等元素,让这部创作于三百多年前的作品“平移”到了今天的社会之中。舞台上方的屏幕中会投出奥尔贡在社交网络中发布正面的内容、而他的女儿则在切换着自拍滤镜、答尔丢夫和奥尔贡的个人形象宣传片也在这方屏幕上播放……这不仅是舞台设计上的巧妙构思,更暗藏着导演对于当下社交网络的审视和反思。
《伪君子》剧照
导演奥斯卡·科索诺瓦斯表示:“现在社交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在没有社交网络的时候,一些‘伪君子’,也就是‘答尔丢夫’们,他们是通过宗教来进行欺骗的,而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伪君子、这些欺骗者,都是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他们的犯罪行径。”而这种观察和思考,也通过《伪君子》这部戏剧呈现给观众。
在新的世代和语境下,我们使用电子设备和社交网络,看似发表着自己想表达的,但却在不经意间迎合着大家的“口味”,预设大家会点赞的内容,并在内容发出后频频查看点赞数量。导演在《伪君子》中加入了这样对科技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人物在舞台人物关系之外,还有了自己的另外一方天地——网络世界。这一方面指出了我们耗费在上面的大把精力与时间,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它是如何占据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成为它的附属。导演指出“通过宣传,人们是多么容易的被操控啊”,而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的“黑镜”命题中,这样的方式是否又让这种操控变得更加水到渠成了呢?
《伪君子》剧照
立陶宛鬼才国宝级导演亲自操刀
作为国际各大艺术节的宠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奥斯卡·科索诺瓦斯执导的剧目就开始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戏剧节之一阿维尼翁戏剧节邀约,《伪君子》是他第七部受邀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作品。在中国,他的作品同样受到欢迎,《哈姆雷特》被评价为“零差评神作”,《海鸥》更成为乌镇戏剧节爆款剧目,创下开票一小时内3场全部售罄的记录。
奥斯卡·科索诺瓦斯
导演奥斯卡·科索诺瓦斯1969 年出生于维尔纽斯,1993 年毕业于立陶宛音乐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学生时期便开始在立陶宛国家话剧院担任导演,他的戏剧语言独树一帜。1999 年,30岁的科索诺瓦斯成立OKT剧院,后被命名为维尔纽斯城市剧院。
奥斯卡·科索诺瓦斯的导演作品长期保持着先锋艺术的定位,兼并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的杂糅。其戏剧作品不仅包括当代剧作、当代语境、当代视觉的阐述,还有经典文本的现代表现方式的探索。都是为了实现和寻找能够与当下生活节奏相适应的现代戏剧语言,探索现代人们内心微妙变化的愿望。
《伪君子》剧照
看懂“奥斯卡”,即读懂莫里哀
在导演奥斯卡·科索诺瓦斯看来,经典不止意味着过去,而是具有很强的现代性。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流传至今,依然能反映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对于《伪君子》,奥斯卡导演也力图联系到现代生活的现实。
虽然此版《伪君子》加入了诸多现代元素,但这并不是对原著的一次“叛逃”,反而是对原作内涵的一次现代化的深刻解读。作为道德戏剧、政治讽刺剧、社会滑稽戏的集大成者,莫里哀在《伪君子》中期望摘下宗教的假面具。而奥斯卡·科索诺瓦斯则希望抨击我们当代被金钱、政治标语、作秀、堕落所腐坏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奥斯卡导演看来,舞台上的《伪君子》核心内涵和莫里哀想表达的是一样的。“如果观众能理解我这个版本的《伪君子》,他也就能够理解莫里哀当时在原作中想表达的内涵是什么”。奥斯卡导演如是说。
今年7月,《伪君子》将先后到访北京、广州、泉州、上海、厦门。其中首站北京将于7月3日至7月5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为丰富市民夏季文化生活,北京文惠联合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推出《伪君子》文惠惠民专场活动。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