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故宫技艺找传人?

据媒体报道,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猝然离世。如果你看过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肯定会了解摹印这一传统技艺,肯定会被这位文物修复师圈粉。当前,痴迷工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对文化传承有使命感、愿意为之“厮守”一生的人,一定存在,并且越来越多。

谁来为故宫技艺找传人?

来源:广州日报    2019-07-02 14:24
来源: 广州日报
2019-07-02 14: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媒体报道,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猝然离世。知情人士称,沈伟一直未能如愿找到传人,他30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摹印绝活,很可能失传。

如果你看过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肯定会了解摹印这一传统技艺,肯定会被这位文物修复师圈粉。如今,大师离世,无疑是巨大损失;而技艺后继无人,更令人嗟叹。

从某种程度上说,摹印传人无传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越来越多传统技艺,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等,活起来,火起来,存在感颇高,甚至“自带流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火起来、活得好的传统技艺,仍然只是少数。在它们“风光”的另一面,还有很多传统技艺“门庭冷落”,少人问津,还有不少技艺正遗憾地退出历史舞台。

如何为这些技艺找传人?从“宏观”层面说,需要更多共识。现实中,不少人对传统技艺的消失比较“看得开”,觉得是时势使然,不妨顺其自然;很多人对传统技艺不屑一顾,觉得不再需要……应该说,这种观念颇有市场,但也因此,危害巨大。保护传承传统技艺,决不能着眼当前,决不能只看“利”字,让它们焕发新生机,是一代代人的职责使命。正因此,有必要投入更多资源,予以更大扶持,让技艺工匠成为更“吃香”、更受尊敬的职业。

在实操的角度看,需要更多“流量”。很多人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时的表情,是目瞪口呆。这一纪录片让“文物医生”们走到台前,圈粉无数。诚然,传统技艺,无不需要沉得下心、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但事实证明,很多人并非没有兴趣,而只是不知道、不了解。就像该纪录片播出后,“报名想来这里工作的人多达数万”——这提醒我们,持续做好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技艺的魅力,大有空间,大有潜力。当前,痴迷工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对文化传承有使命感、愿意为之“厮守”一生的人,一定存在,并且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