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位文艺工作者在文联、作协70年座谈会上这样说

7月16日上午,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同样,老作家王蒙也提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和有力领导。

200余位文艺工作者在文联、作协70年座谈会上这样说

来源: 千龙网
2019-07-18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6日上午,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座谈会。她发言时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70年来文艺工作和文联作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位置,高度赞扬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各个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在会上发言时表示自己最想说的是“我愿永远做‘党的女儿’”。同样,老作家王蒙也提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和有力领导。

老艺术家们不忘初心,铭记党的关怀,年轻的艺术家则感恩文联和前辈们对后辈的培养与帮助。“近30年的习舞之路,在中国文联这个大家庭,我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幸运地受到了许多好的教育。”中国舞协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在发言时说。

声音

王蒙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作协提携年轻人

曾为其开“创作假”公函

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称,作家比较强调个人风格与个性特色,有时一些同行表现了任性与相轻,社会上也时有对作协的质疑,这为作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这些难点也说明了作协的存在与积极运转,有助于创造更加健康与诚挚的文风与世风,作家的艰难与或有的孤独与常有的困惑,正是作协存在的理由。

王蒙追忆到,1956年年初,是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萧殷恩师,支持了他潦草的《青春万岁》初稿,在给予极大鼓励的同时,指出了结构上的主要缺陷与修改思路,并以中国作协名义,向他所在工作单位发出了为其请“创作假”的公函。团市委领导汪家镠副书记看了作协的函件,感叹道:“中国作家协会,了不起!”

在王蒙看来,作家的劳动主要是个体的,或谓“宜散不宜聚”。所谓“宜散”的文艺家们,可以在作协的组织中找到美好与阳光的相聚;伟大的信念、使命与传统,心灵的沟通与智慧的切磋,能带来文学上相互提携砥砺的希望。作协对于采风与深入生活的组织推动,对于与社会各方面的生动与密集的信息获得,对于青年作家的培育与引领,对于与世界文学界的交流,对于文学报刊与出版物的编辑与支持,对于优秀作品的讨论、彰显、评奖与推广,对于作家的劳动与生活的关爱照顾,其任务是毫无疑义的。

“以文会友,以文助神,以文丰富提升作家们包括自身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这是毋庸置疑的天职与光荣。”王蒙如是说。

李修文

(湖北省作协主席)

回到新文学的初心 发出平民的声音

新当选的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作为作家代表发了言。

“我尤其喜欢这句话:‘要改变我们的语言,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以为,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这句话既是一个作家的本分,也是我们必须重新领受的担当。”李修文说,在今天,一个写作者如何去捍卫真正的生活,变得比以往都要重要:如何主动地突破碎片化处境?如何将自身体验成为一根感知时代变化的神经?如何抵抗习焉不察的惯性,在更加复杂和幽微的此刻展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这些问题的提出,很有可能帮助我们再一次建立对自身创作和文学生活的重新认识。

李修文提道:“我们更应该继续担当起作为时代亲历者、见证者的责任。亲历,意味着亲身丈量,亲自擦亮,以此发现新的时代和新的自我;见证,意味着暂时地遣散自我,使作品让位于他发现的世界,即,回到新文学的初心:到人民中去,发出平民的、大众的、有血气的声音。”

田华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舞台是我们的战场 将继续发挥余热

在本次座谈会上,年届九旬的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田华追忆起了年幼时打柴、抬水、推碾子、挖野菜的艰辛岁月;也常想起亲人被日本鬼子残害的悲痛场景。她12岁参加八路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女战士、女文艺工作者。

“我还常想起我拍摄《白毛女》《党的女儿》《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奴隶的女儿》《法庭内外》等影片时的一幕一幕,以及党和国家给予的奖励和荣誉。”田华表示,“艺术是我们的枪,舞台是我们的战场”,这是她当年参加抗敌剧社时的社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只要初心不忘,使命牢记,就会有无尽的潜能,她将用好她手中的这把艺术之枪,趁着自己这颗螺丝钉还没有完全老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余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她的一切。

黄豆豆

(中国舞协副主席)

创作人物“张思德” 在白毛巾上找到灵感

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则在座谈会上讲述了他近30年习舞之路的几个细节,从这些细节中,他体会到舞蹈创作要始终不忘人民与生活。

2012年,黄豆豆接到《延安记忆——张思德》的创作演出任务,把自己关进练功房闭门编舞。他发现手中没有道具枪竟然不会演战士了,在总导演的建议下他静下心来研究张思德的资料,还通过网络查找陕北地区传统剪纸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最后,终于在“张思德胸前的白毛巾”这一人物符号上,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切入点。

对此,黄豆豆感叹:原来当张思德背着为战士们做饭的大锅和柴火,坚定地踏着革命的步伐时,一个淳朴地“用胸前的白毛巾擦汗”的平常动作,比任何大跳、大转、大翻动作,更具人物质感和艺术说服力。此后,他随剧组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体验生活,在张思德工作、牺牲的地方,切身感受那一方水土赋予革命人的无私情怀。再一次对舞蹈进行修改,最终演出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展现美术人民性

提升艺术水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文联成立后最早一批专业协会之一,主席范迪安在座谈会上提到在中国美协成立之际,当时已85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书写了他生平最大的一幅书法,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历经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动荡艰难的老一辈艺术家对新中国文艺方向由衷的认同。

中国美术家协会曾组织广大美术工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一系列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中,老中青几代美术家踊跃参加,焕发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真挚情感,在主题构思、形象塑造、笔墨语言上都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美术守正创新的精神追求,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水平向社会传播,向世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今年我们将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重要展事,各个门类的参展作品的数量达到空前规模,美术界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面貌。”范迪安说,“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在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中国美术的思想性含量,展现中国美术的人民性特色,提升中国美术的艺术性水平。”

(张恩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