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说“再见”的艺术时光

“话说北京城有各种小吃儿,做法奇特有绝门儿,万紫千红各有各的味儿……”一段单弦《北京小吃》声音清脆洪亮,直勾人的口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耳熟能详的《红灯记》从一群娃娃嘴里唱出来有板有眼。

不想说“再见”的艺术时光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9-07-19 09: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话说北京城有各种小吃儿,做法奇特有绝门儿,万紫千红各有各的味儿……”一段单弦《北京小吃》声音清脆洪亮,直勾人的口水。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耳熟能详的《红灯记》从一群娃娃嘴里唱出来有板有眼。

享受完好声音,再看那英气十足的京剧把子功展示,刀、枪出手尽显男子气概,而让人赏心悦目的折扇和团扇表演则别有一番韵味,温婉中带着几分俏皮。

7月1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儿京剧、曲艺汇演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举行,为首都文明办主办、北戏承办的暑期传统艺术体验活动画上了句号。与6天前孩子与父母依依不舍话别的场面不同,这一天的少儿戏剧场一片喜气,60名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将几天所学化作生动的表演,惊艳了台下的父母。

成长生涯中的难忘时光

本次体验活动的学员从北京市获得“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以及“社区文明小使者”荣誉称号的学生中选拔而来,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将年满18周岁。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学习了京剧、曲艺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实践、观摩演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日渐深入,彼此间也组成了一个个默契的团队。

“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刚开始学把子功时还有点手足无措,老师把动作一步步拆开了给我们指导。想想我们才学了几天,北戏的学生却是长年累月地坚持练功,让人佩服。”学员付杰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把子课上,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少同伴主动站出来帮忙纠正动作,不让一个人掉队。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的学生卜思萌此前已经有过3年戏曲学习经历,在北戏副院长、荀派名家许翠的鼓励下,卜思萌还上台唱了一段《穆桂英挂帅》,让小伙伴羡慕不已。据卜思萌介绍,她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演员穿着漂亮的衣服唱戏就觉得特别好听,便主动跟妈妈提出想学戏,目前已经学了《凤还巢》《桃花村》《红娘》里的不少唱段,3年来每天坚持吊嗓子。

在北戏书馆听曲艺专业的师生说评书;参观北京京剧院了解京剧艺术在北京地区的传承发展;前往剧场,看专业演员在台上一展绝活儿;跟着老师学化装,变身小花旦、大花脸……课堂之外的体验互动令孩子们兴奋不已。“来之前,完全不知道单弦是什么,听完老师的课,自己又学唱之后,我都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剧场看单弦演出了。”学员王思淼说。

艺术进校园成效彰显

评书课上,教师张怡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只两日,便能有模有样地讲述《西游记》;戏曲课上,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辅导下,一个个小花旦、小青衣越来越有样;90岁的单弦大师赵玉明再次带着钟爱的八角鼓走进课堂,分享自己的单弦人生,并亲自上台示范,和学生一起唱响《北京小吃》,老少同台让人感慨良多……

连续多年参与该项活动的曲艺系教师翟静婉发现,4年前,北戏首次举办传统艺术体验活动时,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了解还比较浅显,这两年通过各种艺术进校园活动,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逐年提高,今年的曲艺班,有的孩子来之前已经学过快板、相声。“这说明青少年对传统艺术是有兴趣的,只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曲艺普及方面,目前还没有一套权威的教材,需要业内专家坐下来,从唱词、旋律、语言方面进行细致研究。”翟静婉建议。

虽然参差不齐的水平着实让老师们费了不少心思,但当他们得知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洗漱后,很多孩子会自觉到操场上练习,有人和同伴一起对词,有的复习前一天的动作,老师们又十分欣慰:“这些孩子未来就是中国戏曲和曲艺的观众甚至从业者,想到在他们少年时期,我们曾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接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师,我们非常自豪。希望他们回到学校后,带动身边的同学也喜欢和欣赏中华传统艺术。”

这么开心,不想回家可怎么好

6天时间,60名孩子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学在一起,与中国传统文化亲密邂逅,极大激发了小学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北戏的排练场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更记录下他们学成之后的自豪神情以及收获友谊的甜蜜微笑。

为了让家长第一时间获知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的点滴,北戏在微信成立了家长群,将孩子们的表现通过照片和视频传到群里,记录下了这段短暂但充实的时光:大点的女孩子给小的编小辫,早上6点多在操场背词,起床后轮流打扫卫生,还有的孩子在北戏度过了难忘的生日。

看到离开父母的臂膀后独立生活的孩子们,很多父母不禁感慨:“我家孩子也成为大人了”“看到女儿画上戏曲脸谱都认不出了,真惊艳”“这么开心,不想回家可怎么好”……

“送孩子去的时候,我们还担心她不习惯集体生活,但孩子给我们打电话的反馈是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上课也很开心,一点也不想家。”王思淼的妈妈侯晓敏说,听说孩子要学单弦,她和爱人也禁不住好奇,开始关注这门艺术,了解它的历史。

通过4年坚持和持续创新,北戏的首都暑期传统艺术学习体验活动已成为北京青少年争相体验的文化项目,它将戏曲艺术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和梦想,实践了院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同时,作为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未来力量,青少年从小打好艺术素养的根基,也能为传统文化赢得更多受众和市场。

(李雪)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