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幕后打造航天戏份《太空救援》团队把关特效
《银河补习班》的航天戏份惊艳大荧幕,源于四国幕后精英保驾护航。邓超曾调侃太空戏份制作的过程中:“几个国家的人在交谈,现场就像个小型联合国。”特效部分则是由曾经制作《太空救援》的俄罗斯团队负责。电影中“曙光十六号”的轨道舱是按照真实的中国飞船搭建的,考虑到情节发生在未来,增添了一些未来感元素。为搭建整个平台,剧组从螺丝的型号到每个面板的材料质地,事无巨细地做好案头工作并精确制造,起码用了上万个螺丝钉。
不仅如此,飞船名称也颇有渊源:“曙光号”计划,又称714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而后因故搁置。影片将马飞搭载的飞船命名为“曙光十六号”,既是一种怀旧纪念,也是向中国航天事业的高度致敬。而电影中问天阁是参照我国酒泉航天基地的样式1:1比例进行还原搭建,这个问天阁还原度之高,一度惊讶了到场的航天工作者。
远赴酒泉考察还原航天现场,多位航天专家顾问把关
影片还请到多位重量级航天专家,作为顾问指导,帮剧组逐个环节把关航天部分设定,确保真实:从中继天线、升力式返回、隔热瓦损伤等专业术语表述,到出舱作业动作设计、空地通讯系统、三套冗余系统设计等,都进行专业把关。尤其是马飞出舱修复天线后如何回舱,在科学的冗余设计中是可行的:航天员可以借助冗余氧气的设计,争取到足够时间,实现回舱作业。
饰演成年马飞的白宇的戏份大都集中在航天部分,他要完成大量模拟失重状态、太空行走等硬核的高难度动作。为了营造逼真的失重效果,他需要被绑上威亚,每天在十米以上的高空连续排练十几个小时,结果往往是排练结束后,全身肌肉僵硬,不能动弹。而为了完成这一角色,白宇主动要求提前一个月就进组接受特训。2521个小时的精雕细琢,2400位台前幕后人员的奋战,才让《银河补习班》复现30年时代洪流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