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唯流量论"虚妄性的一次自我证明

流量明星虽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常用的术语,但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并不清晰。上个月,制造蔡徐坤微博转发数据的推手“星援”APP被查封,数据造假变成了某些流量明星身上一张撕不掉的标签。

北京日报:"唯流量论"虚妄性的一次自我证明

来源: 北京日报
2019-07-24 08: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流量明星虽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常用的术语,但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并不清晰。近些天,周杰伦和蔡徐坤粉丝的一场打榜大战给全社会上了一堂做数据的公开课。一个“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的豆瓣提问演变成一场席卷互联网的大狂欢。周杰伦的粉丝们从什么是做数据学起,各种超话教程、控评文案、催数据帖一应俱全,并于登顶前夕与霸榜的蔡徐坤粉丝展开“超话争夺白刃战”,最终打破微博纪录。

自嘲是“夕阳红”的粉丝群体和围观网友,一边通过参与做数据表达对长期霸占数据榜的流量明星的反感,一边通过顺应流量逻辑却毫无意义的话题制造完成了这场超话巅峰大战。蔡徐坤粉丝在创造了周榜冠军影响力纪录之后表示满意,又发表声明称将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竞争,今后要把数据重心放在打榜以外。硝烟散去,却暴露出娱乐行业粗暴简单的收割获利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多数受众统计数据虽然饱受诟病,“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类的说法流行一时,但这些数据起码会受到第三方的审核,跟今天互联网上的流量数据相比,称得上值得信赖了。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因其规模性、可测量、价值高等特点为行业进行市场分析、舆情热度测量提供了重要指标,逐渐成为生产力因素之一。但网络流量分析中数据的可操作性,例如不完整的数据收集、人工刷量产业链和专业的机器人程序等,也为花式造假提供了便利。在这场企业推动、机构操纵、平台默许、粉丝参与的造假活动中,劣币驱逐良币,违背了用户的知情权,这种对数据的盲目崇拜也在危及整个社会秩序。

前有购物网站屡禁不止的好评水军,又有知名旅游网站深陷数据造假危机。上个月,制造蔡徐坤微博转发数据的推手“星援”APP被查封,数据造假变成了某些流量明星身上一张撕不掉的标签。但单纯的行政干预和一次两次的净网行动无法拯救这条病态的产业链。粉丝群体被“爱他就为他花钱”的口号裹挟;品牌主往往只依据数据的热度来判定某个明星或博主是否有可被收割的粉丝;企业通过市场份额、用户数量、日活用户等数据快速提高自身估值;投资机构出于利益考量,与企业、平台合谋制造更大的数据泡沫……多方力量的推波助澜,让流量至上的逻辑大行其道。

流量变现是新媒体领域的顽疾,更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法治、平台、社会力量多管齐下。其中,提高违法成本是当务之急。数据造假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受到影响的企业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举报,执法部门也应当加大对数据造假的查处力度。另外,平台也应负起相应责任。比如,微博为应对“轮博”已将转发、评论量设置成“100万+”的显示上限,下一步还应阳光化、公开平台用户数据,推出对“大V”影响力计算更合理的算法。此次打榜是一次惊人的媒介事件,同时也是“唯流量论”虚妄性的自我证明。在娱乐圈乃至社会长期沉迷流量数据的背景下,这起事件无异于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加大力度挤压流量泡沫,让口碑成为真正的流量。(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孟盈)

标签:

(孟盈)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