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郡王府家庙变身“缘庆书苑”

位于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北极阁三条22号是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之一,有200多年历史,此前作为仓库使用,腾退后建成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缘庆书苑”,昨天起免费开放。

宁郡王府家庙变身“缘庆书苑”

来源:千龙网    2019-08-17 08:08
来源: 千龙网
2019-08-17 08: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讯(记者 于丽爽)面阔五间,砖雕精美,内有西式壁炉,抬头仰望,屋顶正中的木构套叠藻井典雅深邃。位于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北极阁三条22号是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之一,有200多年历史,此前作为仓库使用,腾退后建成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缘庆书苑”,昨天起免费开放。

北极阁三条位于长安街北侧,协和医院斜对面。“缘庆书苑”在胡同中部,远看高耸的古建屋顶灰瓦镶绿边,屋脊还有小兽。走进去,是一处室内空间打通的大殿,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偏南墙摆有一长排书架,书架上满是书,将大殿分成两部分,书架和墙之间的一长条空间里,摆有沙发座椅,方便读者阅读。空间还配有投影仪、舞台等设施,可以举办会议。书苑藏书1万余册,今后将开展读书会、传统京味儿曲艺鉴赏、戏剧普及传承等系列活动,还将作为街道戏剧社的排练场。

为何起名“缘庆书苑”?“虽然现在的北极阁地区难寻寺庙道观踪迹,但历史上这里庙宇林立。建于清代的缘庆禅林就坐落于此,它是宁郡王府的家庙,大殿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间屋子。”建国门街道西总布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康介绍。今年6月21日,北极阁三条22号被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遴选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根据史料记载,北极阁地区早在元大都建城前就已经有人居住并建有庙宇,明朝建北京城,北极阁地区庙宇数量进一步增加,形成了十庙十街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清、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一阁(北极阁)、十庙、一府(宁郡王府)、一祠堂(李鸿章祠堂)。如今,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仅存北极阁三条22号院大殿。该建筑在清末民初时期,几经易手,建筑内设多次改造,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据介绍,北极阁三条22号的产权单位是东城区房地经营管理中心建国门分中心,2015年7月以前,一直被北京市第二开关厂租为库房使用。直到建国门街道租用后现场勘查时,才发现此处为文物古建,并于2016年通过申请名城保护专项资金,聘请有文物设计修缮资质的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多次勘查和精心设计,历经三年多的修缮和筹备工作,以新面貌与居民见面。

(于丽爽)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