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的文化与哲学 8月28日周轶君走进《他乡的童年》

为了探究更丰富的教育文化,得到更客观的教育思考,《他乡的童年》选取在早期教育方面各有特色的芬兰、印度、日本、以色列、英国等国家,探讨他们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哲学。期节目,将带我们走进日本,感受注重“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教育方式是如何磨练个人意志。

探索教育的文化与哲学 8月28日周轶君走进《他乡的童年》

来源:光明网    2019-08-27 10:55
来源: 光明网
2019-08-27 10: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芬兰的教育不鼓励竞争,日本的教育讲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印度有一套“快乐教育”的秘诀...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由优酷与所以然工作室联合出品,知名国际记者、主持人周轶君担任“教育方式”探索者的全球教育旅行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将于8月28日登陆优酷。该片立足于不同国家的教育文化,通过周轶君实地采访和思考分析,不仅现场感参与感强,还兼具与各国教育专家的交流探讨,为中国家庭提供世界的教育智慧。

图片1.jpg

众所周知,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而对人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攻略”类纪录片不同,《他乡的童年》摒弃了“谁胜谁优”的二元模式,走进不同国家的课堂、校园、家庭,记录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观,并从理解文化、社会的角度出发,以启迪的方式让家长找到更科学的教育参考,摒除焦虑。

图片2.jpg

为了探究更丰富的教育文化,得到更客观的教育思考,《他乡的童年》选取在早期教育方面各有特色的芬兰、印度、日本、以色列、英国等国家,探讨他们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哲学。第一期日本篇,周轶君带着“集体主义”教育疑问拜访我们熟悉的邻国,了解到日本在心智教育上的更新,也收集了日本在应对“校园霸凌”、“老龄化社会”、“丧偶式育儿”等敏感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在芬兰,这个以教育闻名全球的北欧国家,节目展示了其尊重和鼓励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方式,学科和心智并重的理念,能让孩子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有意思的是,有的家长会鼓励孩子学习中文,因为他们认同孔子“君子之修行也,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的中国传统思维。在印度,我们领略到人格教育的魅力,印度学校提倡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而不是“物质至上”,一味“买买买”,儿童的快乐来源并非家长给予的物质满足,而是勤俭、自足的精神。在日本,我们感受到“集体感”教育的冲击,在英国,我们认识到 “贵族”是如何养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家的教育理念都提到了“因材施教”等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所以节目最后一期将回归中国课堂,反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边界认识,探讨“传统文化该怎样交给下一代”的话题。

图片3.jpg

作为个人首部纪录片作品,周轶君在本片中身兼导演、主持人、制片人等多种角色。周轶君拥有多年国际采访经验的记者和作家,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洞悉,具备天然的敏感性和成熟的采访经验。同时,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自身的教育困惑、对家长心态的切身体会,也让她在与教育专家、家长的沟通中更能拉近距离,更能在教育方式的探讨中碰撞出火花。

图片4.jpg

与不同文化的教育者沟通,探讨教育的本真;与千千万万的家长交流,分享认知事物的不同角度。8月28日,周轶君《他乡的童年》优酷独播。第一期节目,将带我们走进日本,感受注重“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教育方式是如何磨练个人意志。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