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作者:耿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紫禁杯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理事长)  升国旗,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最重要的“规定动作”“标准程序”和“必修课程”。

爱国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9-09-03 05:30
2019-09-03 05: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耿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紫禁杯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理事长)

升国旗,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最重要的“规定动作”“标准程序”和“必修课程”。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发文要求全国所有中小学校都必须“坚持每周1次的升国旗仪式,并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国旗下讲话”。今年9月1日,央视《开学第一课》主题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通过五个国旗故事,给青少年上了一堂有着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生动活泼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第一个故事从《红岩》讲起,生动地诠释了五星红旗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绣红旗”的故事激励孩子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第二个故事请来失去双脚的登山运动员讲述攀登珠峰的故事,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种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第三个故事是来自海口舰的一位海军中校讲述为了祖国的需要常年坚守在护航前线,让远在国外的中国人看到五星红旗便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祖国的保护。第四个故事讲述“嫦娥”和“玉兔”登上月球背面的故事,“玉兔二号”作为总设计师孙泽洲的小助教,与现场学生互动,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最后说的一句话肯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将来的宇航员也许就出在你们中间,加油!”最后的故事是由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和校长讲的。1949年10月1日,当时的老校长杜岚顶着压力在学校升起了五星红旗,此后每年10月1日都升国旗。现在该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爱国教育成为这所学校的鲜明特色。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故事感人,思想深刻,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是与祖国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激发了孩子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3日 09版)

(耿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