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典籍博物馆 9月7日起展出国宝级古籍

今天(7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至四展厅正式开展。展厅主题为“百代芸香”,汇集了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等藏书家捐赠国家图书馆的珍贵古籍,以及当代民间藏书家种类多样的珍品共计100余种,其中馆藏30种,其他70余种展品分属30余位民间藏家。

国家典籍博物馆 9月7日起展出国宝级古籍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9-07 13:2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9-09-07 13: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7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至四展厅正式开展。北京青年报记者在6日的预展中看到,展出的古籍善本都是国宝级别,更有包括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在内的孤本亮相。

此次大展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的40余家公藏单位、30余位私人藏书家的珍贵藏品共330余种。同时运用了数字虚拟沙盘演示、全息视屏演示、沉浸式数字场景、微信导览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序厅中还特别设置了朗读亭,观众可以在亭中朗读珍贵典籍,然后将录音通过微信分享出去。

第一展厅主题为“国宝吉光”。汇集国内2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藏珍贵文献100余种,大部分展出文献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品。同时,为纪念司马光、曾巩诞辰一千年,展厅内将展出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元丰类稿》。

第二展厅主题为“百代芸香”,汇集了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等藏书家捐赠国家图书馆的珍贵古籍,以及当代民间藏书家种类多样的珍品共计100余种,其中馆藏30种,其他70余种展品分属30余位民间藏家。

第三展厅是国家典籍博物馆面积最大的展厅,其主题为“汲古润今”。展览展出珍贵典籍60余种,包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金石拓片、民族文字古籍、舆图等。此外,展厅中设有古籍修复纸库陈列、小微书库模型、古籍修复互动体验等多种互动手段,提高展览的参与、互动、体验感。

第四展厅以“交流互鉴”为主题,展出60余种汉文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西文善本古籍,包括手稿《法语-汉语-蒙古语-满语词典》、满文稿本《几何原本》、摇篮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等珍贵展品。(记者 王岩)

(王岩)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