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现身上海谈新片:人生如戏由虚入实 在电影中学会自洽

今天上午,导演李安携新片《双子杀手》走进了复旦大学。近年来,李安一直用不同的题材挑战自己,尝试新的拍摄技术,用他自己的话是“想找回年轻学子的心态”。

李安现身上海谈新片:人生如戏由虚入实 在电影中学会自洽

来源:东方网    2019-10-15 16:53
来源: 东方网
2019-10-15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方网记者王珂然10月15日报道:今天上午,导演李安携新片《双子杀手》走进了复旦大学。面对现场的学生观众,李安分享了自己的执导经历和人生感悟。

  图片说明:活动交流现场

谈到自己的青年时代,李安认为那是一个自由解放的过程。表面上好像“虚度”了很多光阴,但那是做梦的开始。三十岁之前,他凭着兴趣,没有目的地去学习,连痛苦都变得深刻有趣。如果“学习”的同时,还能赚钱养家,那再好不过。

李安说:“现在医疗科技这么发达,人的寿命也延长很多。所以年轻的时候,真的不用着急。”李安拿自己三十五岁之后才有机会开始拍电影的经历,来勉励年轻人不要焦虑。“多赚一点,少赚一点,差很多么?我做的事情对社会有没有贡献,对别人有没有启发,我觉得更重要。”

他认为人应该始终对世界保持好奇,可以有一些虚妄的念头,但要趁年轻时多学习,让自己的经历丰厚起来。如果急功近利地追求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目标,那么即使成功了内心也会是空虚的。

提起这些虚虚实实的理念,李安笑说电影本身是虚幻的,我们搞电影的人又多少有些不切实际。人生就是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最终我们都要学会踏实,对别人对自己诚实。

近年来,李安一直用不同的题材挑战自己,尝试新的拍摄技术,用他自己的话是“想找回年轻学子的心态”。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尝试使用每秒120帧拍摄后,《双子杀手》以最高规格每秒120帧、4K画质、3D格式公映。李安向现场观众介绍,每秒24帧是业内惯例,源于片商为了压缩成本,并不是绝对的科学道理。使用120帧每秒拍摄,能更好地捕捉到细微的人物动作以及背景布局。4K、3D等技术的使用,让整个画面效果变得更大、屏幕更亮、色彩辨析度更强。影片中甚至还有一个人物是全数字化制作出来的。

李安在之前的首映上还透露,由于处理声音的AI技术还不够完备,需要演员威尔·史密斯部分配音,否则数字技术在这部电影上发挥的功效会更淋漓尽致。虽然执导三十年,谈到新的电影技术,李安说自己就是个小学生,起初的方寸大乱,现在仍有很多需要学习。

未来李安将会选择什么题材来拍?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什么期待?他说自己一直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但其实人的内心是复杂的,他也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未知面在躁动。人终究需要学会自洽,他用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陪同李安来到复旦大学的是知名校友,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作为《双子杀手》的执行制片人,他坦言,自己对电影并不专业,但他信任李安在电影上的专业并欣赏他的审美。据悉,复星不仅是《双子杀手》的投资方之一,也是电影在大陆和全球发行的重要支持方。

(王珂然)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