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娱评:120帧+两个威尔·史密斯能否拯救《双子杀手》?

李安新片《双子杀手》引发的争议还在发酵。《双子杀手》是个标准动作片,影片中大量超越肉眼可观察的运动镜头,让我们以为身在动画中。纵观电影史,电影艺术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笔者也并不期待李安“回头”,一味深耕自己曾经熟悉的剧情片。

人民娱评:120帧+两个威尔·史密斯能否拯救《双子杀手》?

2019-10-24 17: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部褒贬不一的影片,一场泾渭分明的“站队”。

李安新片《双子杀手》引发的争议还在发酵。支持者赞赏导演孜孜不倦地探索电影的边界,像堂吉诃德般孤身奋战;反对者则对《双子杀手》中电影技术的滥用颇为不满,剧本彻底沦为李安尝试“新鲜玩意儿”的脚手架。

《双子杀手》可能成为李安职业生涯的“滑铁卢”。据媒体报道,电影拍摄成本约为1.4亿美元,此外还有约1亿美元的市场营销费用。截至目前,《双子杀手》的全球票房仅1.19亿美元,很可能最终面临亏损。

为什么手握“120帧+4K+3D”黄金组合和“两个威尔·史密斯”,仍无法让这部万众期待的影片叫好又叫座?也许,是时候抛开李安的“大师光环”,认真聊聊《双子杀手》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在电影诞生之初,并没有建立标准的帧率。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后,为了保证音质的同时又维持成本,24格的帧率才变成了工业标准。至于更高帧率的电影,也是《阿凡达》开创3D大片时代后的尝试。如今,李安有机会尝试120格,又有CINITY影厅支持放映,这有什么不好吗?

可问题就在于技术使用的悖论:太真,反而会显得假。24帧虽然不够清晰逼真,但它在观众和图像之间提供了一种必要的过滤——一种认知距离,而那种有点梦幻的、不真实的质感可能是制造我们所说的“电影幻觉”的关键。

《双子杀手》是个标准动作片,影片中大量超越肉眼可观察的运动镜头,让我们以为身在动画中。当年迈的威尔·史密斯被自己的克隆体追杀时,镜头不断在上帝视角和两人视角中切换,整个桥段看得人头皮发麻,但观众却不会为主人公的际遇感到揪心——一切都仿佛在可以死而复生的电子游戏或TV Game中,你永远不用担心老威尔·史密斯会挂掉。

在这场戏中,120帧带来的割裂感尤其突出。一方面,我们感受到高帧率下视觉的“真”;另一方面,超越生活经验、过度平滑的画面时刻提醒着它的“假”。这也导致了《双子杀手》带来的“沉浸感”被阻断,观众总是从剧情中往外跳。

此外,影片另一大看点威尔·史密斯的“数字技术减龄”也早不是个新话题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林赛·罗韩在喜剧片《天生一对》中一人分饰两角,布拉德·皮特在《返老还童》里实现了逆生长,马丁·斯科塞斯在《爱尔兰人》中也展示了他的数字减龄技术。虽然“数字造人”到李安这里已经登峰造极、真假难辨,但也无法引起大家初见《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阿凡达》时的“惊奇”感受。

不可否认,我们能够从高帧率影像中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微小细节,威尔·史密斯手上的汗毛、夜幕下飞驰的游艇、划开的河面、追逐场景中惊起的鸽子、机枪扫射时废墟的散落颗粒。但坦率地讲,高清逼真的画面没有完全与情节融合,片中的大量“文戏”让高帧率技术非但无用武之地,反而让观众感到怪异。

技术的更新无疑为电影制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安会继续用孩童般的挚诚寻找“数字之美”,一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曲折都会成为艺术探索的宝贵财富。

纵观电影史,电影艺术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笔者也并不期待李安“回头”,一味深耕自己曾经熟悉的剧情片。但从影片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更新的,未必就是更合适的。新的技术之于导演就像是一根魔杖,能为导演以及观众呈现一种新的选择。在技术的路上探索的同时,也永远不要忘记:对大多数走进影院的观众而言,他们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这也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的基本面。

(郭千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