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简史”不“简单”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教授金春明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下称《简史》),语言简明流畅、表述严谨、篇幅精干、可读性强,没有佶屈聱牙的大道理,都是深入浅出的平实表达,对中国当代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应错过。

新中国“简史”不“简单”

2019-11-07 08: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金春明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教授金春明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下称《简史》),语言简明流畅、表述严谨、篇幅精干、可读性强,没有佶屈聱牙的大道理,都是深入浅出的平实表达,对中国当代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应错过。该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曰“简”。“简史”,就得简。这却是最难的事情。高度的提炼和归纳,这恰恰是最考验著者本事的。所谓“简史”,并不是写起来“简单”,而是比一般著作更费事,因为至少多了一道重要工序,即“化繁为简”——搜集材料,再把这些材料提炼归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历来优秀的“简史”,往往是大家所著——用句时髦的话,一般人“hold”不住,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著新中国的《简史》尤其难。这段历史是很多在世的人亲身经历过的,要在政治上站得住脚,还要保证客观性。

这部书从初版至今凡20年,仍经久不衰,殊为不易。《简史》20多万字,把新中国诞生到2004年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文中不多一句废言,又行云流水、娓娓道来,足见金教授的功力不菲。

二曰“新”。凡事都有辩证性。“简”意味着精炼和精华,但把握不好会平淡寡味。《简史》却能“简”中出“新”,展现出作品本身独树一帜的风格,有着自己的叙事脉络。该书有别于其他新中国历史著作的最大“新意”,就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进行背景分析,从而使读者明白,历史事件绝非孤立的存在,不能简单粗暴地下判断。

三曰“细”。这部《简史》不是简而化之、大而化之,不是“大勾勒”,不是“粗线条”。“简”中出“细”,不放过细节刻画,以突出历史事件的特征。

比如谈到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即将宣布新中国成立时,作者笔锋陡转,“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朝广场深深地望了一眼:红旗飘卷,队伍静候”,“他的肩膀和胸膛微微起伏一下,于是,那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庄严的声音便如隆隆春雷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滚滚而过……”

这一刻,伟人的感慨、典礼的隆重、声音的豪迈,在这短短几行白描般的叙述中,全有了。对这些细节的描画不吝篇幅,也可算作金教授笔法高妙所在了。

四曰“情”。《简史》对待新中国的历史是严肃的,对待历史的书写却是“动情”的。这种“情”,一方面是作者写作过程中个人感情的倾注。当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再版时,觉得“自己为写书而付出的艰辛劳动得到了承认”,才会“既高兴,又紧张”。如果没有感情的投入,是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的。另一方面,是对这段历史本身有自己独到的评判。

虽然书写的历史是客观的,但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得到作者“黑”“白”分明的价值取向。作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等整个新中国发展历程的中共党史专家,金春明在本书末尾表达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体会这位革命老人的拳拳之心,我们会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和局面。(冉 昊)

(冉 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