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气温骤降,但位于巨鹿路709号的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会议室内却是热潮澎湃——今天,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机构在这里正式挂牌。来自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及众多在沪影视企业负责人等济济一堂,为这一“新生儿”送上祝福与叮咛。
经调研走访,应需而生
成立影视版权服务机构,是上海电影产业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必然需求。上海市电影主管部门和一线工作人员,在和影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接触过程中,听到了大量关于版权方面的困惑。他们前期无法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值得开发,投拍之后反响不错但对于盗版却束手无策。他们都表示,期待上海建立影视版权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影视版权公共服务平台,以便为上海影视企业在版权开发、版权保护等方面提供精准化服务。
版权的开发和保护,既是影视企业的痛点,也是上海影视产业整体提升的新增长点。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在正式成立之前,筹备组已经运作了数月,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形式,走访了紫竹、IF如果等4个产业园区、上海电影学院等3家高校,冠勇等4个版权相关企业,同时组织各导演编剧、律师事务所、精文投资、上海银行、招商银行等召开了专家咨询专委会、法务专委会、金融专委会等座谈会,调研走访了阅文集团、东方梦工厂等龙头企业,以及15家中小型影视企业,广泛听取了近200人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方案。
“剧组保姆”于志庆再领新任务
业团队提供四项二十条服务
记者获悉,受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市版权局、市广电局委托,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将承担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机构的具体运营职能。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表示,市影视版权服务机构首批推出的服务包括4项20条,覆盖产学研等影视版权完整链条,既有前期的版权价值评估和开发指导,中期的交易撮合和投融资指导,也有后期的版权保护和技术监测,对于人才培训和情报研究,也将开展工作,为整个行业提供专业理论支撑。
“5年前,我们在同一个地点,设立了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考虑到这个机构的运作已经成熟、成型,作为矩阵,我们将版权服务机构也设立在这里,可以让影视企业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务,”于志庆说,影视企业来申请拍摄协助的同时,也可以同时申请版权方面的服务,“这个机构的后端支撑平台由版权中心、各影视相关协会、各影视版权园区、版权领域高科技企业、各大银行、律所、高校等组成”。
他透露,机构牵头成立了四支专业服务团队,包括影视版权评估开发团队、影视版权法律法务团队、影视版权信息监测检测团队、影视版权投资融资团队。“版权智库”成员已近百人,而且,未来成员还会不断扩充。
四大服务团队代表接受聘书
记者注意到,四支团队提供的服务清单中,亮点多多。像影视“版权银行”加盟计划,是指影视版权在从创意、筹备、生成、生产、实现、推广、播映、授权乃至衍生授权这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TB 级)文件。这些文件都是重要的数字资产,但在使用、流转、存储、保护等环节都存在安全性的问题。“版权银行”将针对影视版权这一细分领域,建立重要数字资产存储和保护体系。加盟“版权银行”,可以让生产制作者更顺心,让权益者更安心,让使用者更宽心,让监管者更省心。
能体现“上海服务”细致程度的,还有服务清单中的“应收账款等合同确认平台”。“应收账款”是财务专用术语,而这个平台正是中小影视企业亟需的——他们在前往银行做影视项目贷款时,银行需要对他们的“应收账款合同”进行审核,而未来,有了服务机构这个权威第三方的认证,银行和中小影视企业都会变得很省事。
“版权,原本不是我们的强项,但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原来电影并不只是拍完、放完就结束了,原来围绕版权,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可以做。”这是原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影视版权评估开发团队成员张建亚导演的话。
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立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机构,为全国青年影视人才搭建服务平台,明确服务清单,联动影视、金融、法律、培训、研究等专业机构,提供优质、免费、高效的“一站式”版权服务,可以让上海成为青年电影人筑梦圆梦的事业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