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冠军魔咒”被打破 成都王悦笛率先集齐两场冠军

从诗词歌赋的文学之美,到笔砚纸墨的文房之美,再到节庆民俗的传统艺术之美……自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和享受“生活之美”,甚至诸多地名也都来源于这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高手不论年龄”,来自佛山的两位小朋友何宇聪和欧妮娜继承了舞狮这项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他们以一身“萌狮”形象逗趣闹场。

《中国地名大会》“冠军魔咒”被打破 成都王悦笛率先集齐两场冠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12-30 14:00
2019-12-30 14: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诗词歌赋的文学之美,到笔砚纸墨的文房之美,再到节庆民俗的传统艺术之美……自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和享受“生活之美”,甚至诸多地名也都来源于这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12月28日周六19:00档,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七期节目,便沿着地名的坐标,带领观众深度感受中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求。

  “吃喝玩乐”出地名 康震、葛剑雄分享中国人的生活雅趣

古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他们生活得比大多数现代人都要雅致、精巧。而且他们还在“吃喝玩乐”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诗意和地名。众所周知,苏轼是中国古代的大文豪,同时他也是诗人中的“超级吃货”。据康震介绍,苏轼晚年时写过的一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的就是他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的事迹。虽一路被贬流放,但苏轼的人生观非常豁达,他能通过一些生活方面的调整让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其中,“吃”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他不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著名的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鱼,到了儋州(今海南儋州)还以炭烧、红烧、酒炖、清蒸等方式来料理生蚝。更以自身的影响力留下了湖北黄冈的东坡路、杭州的苏堤等地名。

作为一个美食大国,在中国,提到一个城市,大家率先想到的会是那里的代表性美食。节目中,康震和葛剑雄也盘点了一些可以靠美食记住的地名:盛产金华火腿的浙江;拥有佛跳墙的福建;手锤牛肉丸远近闻名的广东;制作臭鳜鱼的安徽;能吃到仙人掌果的台湾澎湖县;拿醋当饮料喝的山西等等。当然,除了“吃”,中国古人也很会“玩”。浙江绍兴的古名“会稽”,便记录了王羲之等文人雅士的一次“曲水流觞”;吉林的查干湖,延续了千年的冬捕,保留了“冰湖腾鱼”的壮观景象;陕西延安安塞区,则历经千年依旧回响着安塞腰鼓的鼓声。古人融入生活各处的闲情雅趣,通过康震和葛剑雄的讲述传递给了观众,让大家不禁感慨:“原来古人比我们会吃、会玩多了!”

1 2 3 下一页   >>|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